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刘少奇:二把手说法确定 接班人则不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3)
第三次是在编辑《六大以来》和1941年“九月会议”期间。
《六大以来》是我党系统编辑的第一部党的历史文献集,由毛泽东[MaoZeDong]亲自主持编辑工作,时间大约在1940年下半年到1941年年底。
编辑这部文献集的最初动因,是为原计划于1941年上半年召开党的七大而做的材料准备(七大原定议程中有一项是总结六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后在1941年八九月间,毛泽东[MaoZeDong]在编辑审核这些历史材料时,深感有必要在党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辨别路线是非、认清错误路线给党的事业造成的危害,于是决定汇编成册,供高级干部学习和研究党史用。同时决定在9月召开政治局整风会议(史称“九月会议”),讨论党的历史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路线问题。
“九月会议”一共开了五次,分别是9月10日、11日、12日、29日和10月22日。这几次会议,“拉开了中央领导层的整风运动的帷幕”(《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aoZeDong]》,第193页。)。
后来写入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的“刘少奇[LiuShaoQi]是白区工作正确路线的代表”的提法,就是在这期间提出的。
据担任“九月会议”记录的胡乔木回忆,“刘少奇[LiuShaoQi]是白区工作正确路线的代表”这个提法最早是陈云提出的。陈云在9月11日会上说:“过去十年白区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在刘少奇[LiuShaoQi]、刘晓同志到白区工作后才开始转变。刘少奇[LiuShaoQi]同志批评过去的白区工作路线是错误的,现在检查起来,刘少奇[LiuShaoQi]同志是代表了过去十年来的白区工作中的正确路线。”《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aoZeDong]》,第198页。胡乔木还回忆说:“这个话除他以外,中央没有人好说。毛主席不大了解白区工作情况,陈云同志与少奇同志工作联系多,其他人如博古等更不可能说。”(《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aoZeDong]》,第68页。)胡乔木的后一段话似有可商榷之处。陈云在会上讲过“刘少奇[LiuShaoQi]是白区工作正确路线的代表”的话是无疑的。陈云长期在白区工作,并在临时中央认为刘少奇[LiuShaoQi]是“右倾机会主义”而撤了刘的中央职工部部长后接任该职,对党的白区工作有相当了解,是有资格讲这样的话的。胡乔木作为这次会议的亲历者回忆也应是无误的。但如果说这样的话除陈云外“中央没有人好说”,毛泽东[MaoZeDong]“不大了解白区工作情况”也不好说,则有点武断了。笔者认为,“刘少奇[LiuShaoQi]是白区工作正确路线的代表”这个结论应首先出自毛泽东[MaoZeDong]。理由如下。
其一,前面讲过,1937年白区工作会议毛泽东[MaoZeDong]是全程参加了的,并在会上鲜明地支持了刘少奇[LiuShaoQi]的观点,对刘少奇[LiuShaoQi]在白区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应该说,毛泽东[MaoZeDong]通过这次会议,对党的白区工作和刘少奇[LiuShaoQi]本人有了深刻了解。
其二,在编辑审核《六大以来》的过程中,毛泽东[MaoZeDong]认真研读了六大以来党的历史文献。在这批文献中,有关党在白区工作的文献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仅就刘少奇[LiuShaoQi]写的文章来看,《六大以来》共收入刘少奇[LiuShaoQi]署名文章七篇,其中专门论述白区工作的就有五篇,刘少奇[LiuShaoQi]关于白区工作的代表作基本收入了。
胡乔木曾回忆到帮助毛泽东[MaoZeDong]编辑《六大以来》的一个细节:在确定收入篇目时,有一篇文章是刘少奇[LiuShaoQi]受到当时临时中央的指责而被迫写的检讨(应是刘少奇[LiuShaoQi]1932年3月18日写的《我的错误》),“我问毛主席,这篇文章用不用,他说不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aoZeDong]》,第52页。)可见,毛泽东[MaoZeDong]对历史文献的研读是非常细致的,对白区工作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也是非常了解的。
其三,在编辑《六大以来》和召开“九月会议”期间,还产生了两个毛泽东[MaoZeDong]称之为“副产品”的重要文献,即毛泽东[MaoZeDong]为“九月会议”起草的《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以下简称《历史草案》)和阅读了九篇文献后写的读书笔记(以下简称“九篇文章”)。尽管在这两个文献中没有直接出现“白区正确路线代表”的提法,但从其中对刘少奇[LiuShaoQi]的评价(包括本文前述毛对刘的评价)可以看出毛对刘在白区工作的充分认可。
在《历史草案》中,毛泽东[MaoZeDong]批判了“左”倾路线在组织形态上的“极端恶劣的宗派主义”。在谈到1931年5月临时中央组成的问题时指出:在临时中央人选的委任上,出现了“故意地压抑刘少奇[LiuShaoQi]同志,而提拔了两个新党员(博古、洛甫)”,“来掌握全党最高实权的怪事”。在“刘少奇[LiuShaoQi]同志”后面,毛泽东[MaoZeDong]特意在括号中加写了一段话:“他是很好的与很老的群众领袖,又是政治局委员毛泽东[MaoZeDong]此处记忆有误。刘少奇[LiuShaoQi]在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至1943年3月政治局会议前没有变化。(详见刘少奇[LiuShaoQi]著作生平研究组:《关于刘少奇[LiuShaoQi]在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考证》,《文献和研究》1984年第12期。”。《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aoZeDong]》,第229页。)毛泽东[MaoZeDong]的这段评语,显然是针对刘少奇[LiuShaoQi]在白区时的工作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