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董必武儿子忆:父亲要我们甘当配角 别老想当主帅--中国年鉴(2)
10年下乡路
1968年年底,在没有[MeiYou]任何结论的情况下,董良翮被释放出狱。他迈着沉重的脚步,木讷地走进家门,走进父亲[FuQin]的办公室。“我只叫了一声‘爸爸[BaBa]’,什么话也说不下去了……”董必武也只是说:“回来了?坐吧。”父子俩相视了一会儿,董良翮发现,父亲[FuQin]一夜间苍老了,像变了一个[YiGe]人,听力也非常不好。“为了不让他伤感,我什么也没有[MeiYou]说,有言尽在不言中,我们[WoMen]就那样静静地坐着……”董良翮将一肚子的委屈憋了回去,最终噙着泪默默地离开了父亲[FuQin]的办公室。
谈起过往,董良翮一支支不停地抽着烟。抽烟是他第一次入狱后开始的。“父亲[FuQin]不抽烟,基本上也不允许别人在他面前抽烟。我记得父亲[FuQin]的一个[YiGe]表弟在屋里抽烟,父亲[FuQin]突然进去了,吓得他把烟反过来掐在手心里,一直到手被烫出了泡。父亲[FuQin]对抽烟很反感,但是他看到我抽烟,却总是一转身就走,什么都没有[MeiYou]说。我想他内心是很复杂的,知道我为他受了苦吧……”
董良翮出狱后,正赶上全国知青上山下乡,他被下放到河北晋县接受再教育。临走前,父亲[FuQin]问他:“你还有什么要求?”“我想要你的洗脸毛巾和牙刷。”董良翮说,父亲[FuQin]的毛巾因为用得时间太久,洞补洞,缝了一圈又一圈;牙刷杆断了,胶布缠上还在用。“我是想作为纪念,带走父亲[FuQin]艰苦朴素的作风”。
逃离复杂的政治漩涡,到农村做个普通劳动者,董必武和儿子内心的想法不谋而合。临行前,董必武第一次话多了起来。“他跟我谈过几次话,要我做好吃苦的准备,甚至嘱咐我在农村上厕所没有[MeiYou]纸,农民擦屁股要用石头……说的全是些很细小的事情,其实是让我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
让董良翮没有[MeiYou]想到的是,父亲[FuQin]主动提出,让他这个中学生尽快结婚。“父亲[FuQin]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人,而当时中学生结婚,学校都没有[MeiYou]先例,不给开证明。父亲[FuQin]说不开证明也要结婚。这件事,我对父亲[FuQin]很钦佩。他那么大岁数,还是清末秀才,但没有[MeiYou]封建思想残余,对婚姻的看法比现代人还开明。”董良翮在高中时,交了一个[YiGe]女朋友,两人准备一起下乡锻炼。董必武担心农民看不惯谈恋爱。“后来,学校破例给我开了结婚证明,我和爱人在家结了婚。以前,一直觉得父亲[FuQin]对我的爱很远、很大,这是第一次觉得他那么贴心。”
董良翮在农村一干就是[JiuShi]10年,从普通社员到大队书记,到公社书记,再到县委副书记,几乎3年就上一个[YiGe]台阶。在此期间,中央也给他平了反,并烧毁了全部不真实的材料。“做了公社书记以后,我每年坚持两百多天和农民一起劳动。我能感受到父亲[FuQin]的那种骄傲,我们[WoMen]那里产梨,每次回去带给他,他总是把我种的梨拿给客人们吃,说这是我儿子种的,特别甜。”
跑龙套也不简单
197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长篇通讯《革命的好后代——记北京[BeiJing]下乡知识青年董良翮》。一时间,董良翮成了全国家喻户晓的模范人物。然而,就在儿子有出息时,董必武却被查出患了肝癌。“父亲[FuQin]的身体每况愈下,但直到去世,他都没有[MeiYou]询问过自己[ZiJi]的病情,很乐观地面对家人。”
1975年3月5日,董必武度过了他的90岁生日。这一天,老人的情绪格外好,坚持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以及老伴、孙子、孙女们照一张合影。他还写下了一首名为《九十初度》的诗。“九十光阴瞬息过,吾生多难感蹉跎。五朝弊政皆亲历,一代新规要渐磨。彻底革心兼革面,随人治岭与治河。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27天后,董必武与世长辞。
“父亲[FuQin]留给我们[WoMen]子女的,就是[JiuShi]教你怎么做人,做一个[YiGe]什么样的人。他从没对子女有什么特殊要求,也没限制我们[WoMen]必须在哪个领域发展,只强调要做自食其力的老实人。”当看到女儿用抹布擦拭不小心洒在办公桌上的开水时,董必武就势说:“我就是[JiuShi]一块抹布,党要我做抹布,我就做抹布。”见女儿不以为然,他又说:“看不起它?你现在不是正用它抹桌子吗?抹布也是有用的哟!”
董必武曾给子女讲故事,京剧里主帅出来前,都有一些跑龙套的人登场,跑龙套的人很不简单,不要忽视,他们缺一不可。“父亲[FuQin]说,他就是[JiuShi]跑了一辈子龙套,人要甘当配角,不要老想当主帅。”这些话,董良翮当年并不理解,但后来在工作中,才发现父亲[FuQin]的话都是真理。
董必武的子女们虽然没有[MeiYou]沿袭他的高位,但都传承了董家的家训,为人真诚、勤俭、忠厚。大儿子董良羽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曾称“哈军工”),退休前在北京[BeiJing]空军司令部参谋部工作,大校军衔。女儿董良翚毕业于北京[BeiJing]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文联机关党委书记、离退休局局长。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79年,董良翮调回北京[BeiJing],在农机部农业机械化服务总公司工作。“可能和我前期的经历有关,我还是向往相对单纯自由的环境,后来选择了下海经商,去过海南,又在广州办了公司。”
回想自己[ZiJi]的人生经历,董良翮觉得10年知青路,给了自己[ZiJi]最好的锻炼。“现在倡导大学生深入农村,我觉得这非常好。回顾我的人生,那10年学到的东西太宝贵了,塑造了你强大的内心。有了这些,什么样的知识学起来都只是时间问题。”董良翮反而更担忧自己[ZiJi]孙子的教育。“现在的孩子条件是好了,但每天就是[JiuShi]对着电脑,经历和磨练太少,应付社会的能力很差,内心都很脆弱。只埋头学好数理化,这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上世纪20年代,父亲[FuQin]创办私立武汉中学时,曾拟定校训‘朴、诚、勇、毅’,我想这4个字,值得我们[WoMen]教育界和所有家长、年轻人共勉。”
董必武简介
董必武,1886年生,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并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6月回国,从事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1916年出狱后再赴日本。1918年回国后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1932年回国,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最高法院院长等职。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等职。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975年4月2日在北京[BeiJing]逝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