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耿飚父女两代传奇:给毛主席送老虎给特务送药--国家年鉴(2)
成立,全中国最有威望的老艺术家都集中在此。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如果两者兼顾,该有多好。”耿莹毛遂自荐,提出给这些“国宝”当保健医生。“其他保健医生早晚把完脉就走了,我不是。我到每个老画家的合同医院抄病历,给他们建个人医疗档案卡。他们将自己的作品送给我。我不要。只要求当他们的学生。”
“一次,见到山水画大师亚明先生,他说,‘丫头,你要学画就把《八十七神仙卷》画10遍。对临,默临,最后背临。”随口的一句玩笑,亚明过后就忘了。然而3年后,当他见到耿莹拿出画了3年的《八十七神仙卷》时,一下子就愣住了:“丫头,你行!”
耿莹当时特别喜欢王叔晖的工笔人物画。然而,这个一辈子未婚、性格古怪的奇才总也瞧不上耿莹。“每次去她家,她都说,‘耿莹同志,你好,请坐,您自己倒水,我没时间。’最后说,‘我累了,您回去吧。’我就这样坚持在她旁边站了半年。她终于开口了:‘你真的要学画?我以为你们高干子弟就是玩票。’”耿莹终于征服了最难攻克的老师。
耿莹擅长人物画,她创作的《听琴》、《文姬归汉图》、《游园惊梦》还入选了全国美展,但这才是耿莹人生目标的第一步。“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要我去趟湖南,看看乡亲们的真实生活。爸爸要求我做笔记,告诉他现在那里人民的生活究竟怎么样。他们那一代人的脑子里,想的就只有人民。”
耿莹走访了6个县,“记了厚厚的两本日记。在桑植,我住在老乡家,早晨总不见大嫂下床,原来她没裤子穿,家里唯一的一条,给丈夫穿着上山砍柴去了。”湖南之行触动了耿莹。“当时改革开放了,我想做生意挣钱给老家。”耿莹在珠海建了个公司。“等营业执照办完了,我拿回来给父亲看。父亲眼睛睁得特别大,说:‘女儿,你10块钱都数不清楚,怎么做生意?’我说:‘没关系的!我3年后肯定成功’。”耿莹没有选择停薪留职,一纸辞书自己打破了“铁饭碗”。“爸爸常说我的字和我的人一样,连跑带颠的。但家里忍耐性最强的也是我,我就是摔个大跟头,只要能爬起来,还继续走。”
“我在珠海干得很好,最后建起了3层楼的办公区和一座6层楼的职工宿舍。”然而,命运与她开起了玩笑。“突然政策来了,中央说高干子弟不可以经商,我的所有资产一夜之间被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