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平措扎西:“老村长”的新生活--中国年鉴网
蓝天白云下,一片错落有致的藏式楼房默立在西藏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嘎巴村。60岁的平措扎西坐在自家院内的凉棚下,悠闲地品着酥油茶。
平措扎西家的二层楼房有300多平方米,一楼是商店和客厅,二楼是佛堂和卧室,大大小小8个房间。电灯、电话、自来水均已入户,沼气马上就要通了。
紧挨着楼房的是两间低矮土房,对面还有一间快塌了的土房,那是平措扎西以前住的老房子。“我出生时,父母是农奴,全家5口人挤在牛棚里。”他说。
在客厅的墙上,一幅题为《再创辉煌》的合成图画非常醒目,上面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位领导人的照片,用洁白的哈达装饰着。图画下方挂着一排卡片,藏汉文夹杂,分别是“城关区第八届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证”“拉萨市城关区三级干部会议出席证”……
“这些都是我用过的。”有着39年党龄、曾当过村委会主任的平措扎西自豪地说。
“我做梦也没想到能有今天!”他回忆说,西藏民主改革后,他家分到了土地。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因没钱上学,一直在家种地和放牛。只有最小的他勉强读了两年书,学会了写自己的藏文名字。他17岁入团,21岁入党。
改革开放后,平措扎西利用农闲到外面打工,开阔了眼界。1991年当选村委会主任后,他组织村民外出盖房子、承包水利工程、发展运输,有的农户每年最高收入超过万元。
2002年平措扎西退下来,颐养天年。
作为西藏农牧区基层党员代表,2008年平措扎西被邀请观看了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西藏传递活动。“你看!这是观众证。”他指着一张黄色卡片说,他与村里的19名党员代表穿着统一的藏装,在布达拉宫前目睹了盛况。
让平措扎西更加自豪的是,他作为嘎巴村的“形象大使”,接待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其中,一个外国访问团的十几名成员来自11个国家,“老外”对他介绍的农牧民新旧生活的对比特别感兴趣,他们认为,在西藏这样偏远的地方,一个普通农牧民能够住上几百平方米的楼房,不可思议。
“老外”们争相询问平措扎西:家里有几口人收入多少享受哪些国家政策
他回答说,现在他和老伴与小儿子一家住在新房子里。种地、养牛、开商店,每年收入3万多元,在村里属于中等水平。
“国家对西藏农牧民的优惠政策很多。我家的新房子是2006年建设的安居工程,政府补贴了2.5万元。我和家人还参加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他通过翻译告诉“老外”说,“我有3个孙女,大孙女上小学一年级,政府实行‘三包’,不用家里出一分钱。”
据现任村委会主任洛多介绍,嘎巴村共有172户742人,全是藏族。预计今年人均收入达到6800元。如今,村民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上、老有所养,生活基本无忧无虑。
目前,平措扎西享受150元的退休补贴。按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他又将拿到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
“今天的好日子,都是托共产党的福,我很知足!”平措扎西由衷地感慨道。
“老村长”的新生活正在继续。
(新华社记者杨步月、胡星 据新华社拉萨7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