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邓淮生:父亲赞同奖励,肯定“包产到户”的做法--中国年鉴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7月12日电(记者刘倩) 为庆祝建党90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史,讴歌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特别推出大型对话栏目“缅怀革命先辈”系列访谈。12日上午10:00,国务院原副总理、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卓越领导人邓子恢之子邓淮生做客本网,与我们共同追忆邓子恢同志的光辉一生。
邓淮生说,解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从在野党变成了一个执政的党,怎样让人们继续拥护共产党?这是摆在执政党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父亲当时就提出来,中国还是很贫穷,尤其农民生活比城市居民生活更苦,还是要使农民生活更好地富起来,怎样让他们更好的富起来呢?解放以后有很多新区进行了土改,土改以后要组织互助组,再组织合作社,使农民集体化。集体化的概念,我们现在讲就是集约,就是大规模化的生产。套用经济词汇来讲,就是要规模化。就是说从小农经济,你一家土地几亩地,我一家土地几亩地,到最后形成一个大的生产集体,形成几十亩、上百亩、几万亩的的土地生产,规模化生产,用机械化、科学化来生产,这是一个发展的方向。
邓淮生说,要实现这个伟大目标,就要有一条路,或者有一座桥能够过去,解决这些问题。毛主席当时对我父亲在对农民的问题和农村工作的问题上很赞赏,所以把我父亲调过来主管全国的农业工作,因为他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当时全国人口是4亿多,4亿的人口是农民,怎么把农民团结起来,这是非常重要。
邓淮生说,在解决了农民成立合作社以后,大家都很清楚,当时人民公社也好,或者合作社也好,存在着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这种现象。所以,我父亲就提出来,要用奖励的办法来鼓励农民干活。这个奖励要跟他的劳动挂钩,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绩效,讲究绩效。当时人家就批评我父亲说,你鼓励农民追求利益,不追求思想,不提高思想,有点资产阶级利益至上的办法。我父亲就反驳他们,工厂的工人,那时候在工厂搞计件工、搞计时工,这是一种生产方法。一个小时,你生产50件多少钱,多少工资。生产60件又是多少工资,这是一种办法,奖励工人的一种办法。为什么农民就不能给一点奖励呢?我父亲认为同样的事情,为什么农民一说奖励,就说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呢?我父亲就很不赞同这种观点。
邓淮生说,后来到60年代初的时候,包产到户又提出来。其实包产到户不是我父亲的发明,也是我父亲在农村调查结果的总结,各地农民对包产到户的要求,呼声很高。所以,这样的话,我父亲认为这是一个办法。其实这个包产到户的办法,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包”字,是一个承包的概念。这三亩地,我交给你种了,你到年底后,你打多少粮食,交多少粮食,我给你定,剩余的粮食都是你的。这三亩地,递交一千斤粮食,我打出1200斤粮食,这200斤粮食就是我的,这是物质奖励的办法,应该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