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中央苏区“无线电双雄”之一的蔡叔厚--中国年鉴
曾在中央苏区有两个被党内称为“无线电双雄”的同志,一个是曾希圣,一个是蔡叔厚。蔡叔厚,1898年出生于天津。1921年秋,蔡叔厚考取了官费的留日专科实习生,赴日本电机专门学校插班学习电机专业。继而他又考上东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研究高压电器的设计与制造。1924年毕业回国。在白区工作时他是共产党的秘密无线电工作者,人称“蔡老板”。
(一)1924年,刚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蔡叔厚回到上海后,从朋友们的手中筹集了一些钱,在上海东有恒路一号因陋就简地创办了“绍敦电机公司”,主要业务是修造高周波的紫光放电机,并代各电料行修理电疗机、爱克斯光机、马达、风扇等等;后来又开始修理制造霓虹灯的主要机件“定流高压方棚”。蔡叔厚的技术很好,公司的收入比较可观。但是他并不满足于就此过安定舒适的生活,仍思念着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严酷的社会现实,使他认识到工业救国的道路根本行不通。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在上海,党的一些领导人不得不经常转移办公地点和住址,以避开敌人的搜捕。在中共浙江省委的领导人杨贤江夫妇转移住处时,有人介绍他们去蔡叔厚的绍敦电机公司。不久,张秋人、陈德辉等共产党员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也先后搬到绍敦电机公司。1927年6月下旬,蔡叔厚中学时代的同学夏衍从日本留学回国到上海,又住到了绍敦电机公司。
从这以后,党内的一些同志经常去绍敦电机公司碰头,研究工作;中共闸北区第三街道支部的成员有时也去那里聚会。在这些共产党人的影响和帮助下,蔡叔厚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渐渐从同情革命转变为立志要献身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1927年冬天,正是白色恐怖极为严重的时候,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退出了共产党,有的人甚至叛变投敌。而蔡叔厚就在这时,提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经陈德辉、汪极介绍,他光荣地入了党。后来蔡叔厚在《自传》中谈到他入党的动机时说:“我主要是对于蒋介石背叛革命、残酷统治的仇恨,对于许多革命烈士英勇牺牲的义愤。我为周围许多共产党员在极端危险中沉着、坚强斗争的优秀品质而感动,看见革命工作者一天天的牺牲,一天天的减少,我认为自己有责任去补上这一个斗争的岗位。”
(二)蔡叔厚入党后,和陈德辉、冯雪峰、夏衍等编在一个党小组,属闸北区第三街道党支部。这时,绍敦电机公司也成为党的秘密交通联络站,负责接转顺直省委和中央机关的联系。同时,它也是遇难同志落脚、寻找党组织的地方。仅在1927年底到1928年初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公司就先后接待安排了广州起义失败和浙江“清党”后到上海去的几十位同志,其中包括叶剑英、曾宪植、邢西屏(徐冰)、廖承志、匡亚明、冯雪峰、李求实、张去非等著名的共产党人。蔡叔厚自己平时生活很简朴,但是当党组织和同志们在经济上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全力以赴,倾囊相助。1929年,蔡叔厚担任了闸北区委的财经委员会主任,负责筹集党的活动经费,实际上往往是他拿出自己的钱,捐献给党使用。因此,大家打趣地把他的公司称作“济难会”。
蔡叔厚在工作中十分机警,遇到意外的、复杂的情况,他都能想办法应付。绍敦电机公司当做联络站后,经常有各地的同志来接洽关系。有一段时间,闸北区第三街道党支部搬到那里办公,并在那里召开过一次区的党代表大会。公司里经常人来人往,引起了敌警备司令部和外国巡捕房的注意。有一天,党组织通过内部情报得知敌人要到绍敦电机公司搜查,为了蔡叔厚的安全,通知他暂时避开。蔡叔厚考虑到:如果他避开,反而容易暴露机关,给革命造成更大的损失。于是他决心冒险留下来应付敌人。组织上同意了他的建议。夜里,果然来了大批中外警探,在公司里翻箱倒柜,大肆搜查。由于蔡叔厚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敌人毫无收获。当敌人垂头丧气地要撤走时,蔡叔厚同他们据理斗争,要敌人签写了一张字据,证明在他的公司里查无结果。敌人无可奈何,只好写了。后来,敌人还去搜查过几次,都被蔡叔厚巧妙地应付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