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陈理文:琼崖纵队唯一的“特等功臣”--中国年鉴
陈理文被授予的全国战斗英雄纪念章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李英挺摄
保亭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革命英烈陈列室,安放着“全国战斗英雄”陈理文的铜像。
密集的火力下,生与死只在一线间。是否真的英雄,考验就在此时。
他叫陈理文,是个真正的英雄。他参加战斗100多次,在4次较大的运动战、8次激烈的攻坚战中,每次都积极请战,担负主攻突击任务,带领突击队勇猛冲杀,即使4次负伤都不下火线;他是琼崖纵队闻名的神枪手,在敌人机枪疯狂的扫射和炮弹倾泻下,熟练运用步兵单兵战术,拔据点,闯敌营,用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个英雄的神话。
从13岁跟党走一直到22岁的9年间,战争的血与火,在陈理文洗过无数次的褪色军装上,缀起了一串串金灿灿沉甸甸的军功章。
1950年他获颁琼崖纵队授予的“特等功臣”称号。当年又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称号,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毛主席还亲手赠送他一副崭新的军用望远镜。
“突击队里不能没有我”
他个子不高,但很结实,憨厚中透着机敏。
陈理文的塑像安放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革命英烈陈列室进门处,接受着一代又一代参观者的瞻仰。“他是我们保亭人的骄傲!非常了不起!”保亭县离退休干部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主任王书云向记者介绍,陈理文年纪轻轻,作战经验却特别丰富,每次攻坚战,他都是当之无愧的突击队员。
正如陈理文自己曾说过的一句话:“打仗需要千军万马,突击队里不能没有我陈理文。”
1948年秋天,大陆战场上我人民解放军已转入战略反攻。海南战场的形势,也转向对我方有利。琼崖纵队司令部决定,集中兵力,相继发动秋、春、夏三大攻势。当年9月,琼崖纵队秋攻部队首仗在陵水光岭打响。
这是一场著名的围点打援战斗。琼纵第九支队围攻距陵城11公里的国民党军兴岭据点,吸引驻守陵城的敌军出援,而由第七支队负责打援。光岭是陵城守敌增援兴岭的必经之处。当时陈理文是琼崖纵队第七支队第七中队第一小队一班长。
陈理文代表全班请求承担突击任务,被部署在离光岭不远的一个小高地上,其他部队隐蔽在光岭的东北侧待命。9月18日凌晨,第一小队和敌5个连交上火。战斗异常激烈,敌人的数次进攻均被击退。下午,敌军又组织1个连的兵力发动进攻,第一小队浴血奋战,包括陈理文在内仅剩3人,阵地岌岌可危。在此关键时刻,陈理文一口气打完一梭子弹,从腰间抽出刺刀,跳出掩体,和另一名战士背靠背地与涌上来的敌人拼刺刀。
这时,隐蔽在侧翼的敌人嗷嗷地杀向光岭阵地。我主力部队立即发动反冲击。突如其来的打击,吓得国民党军胆战心惊,狼狈逃窜。见状,陈理文带头冲出阵地,边冲锋、边射击、边投掷手榴弹,扑向企图逃脱的敌军。
《琼崖纵队史》称:“负责坚守光岭阵地的七支队指战员打得英勇顽强。”琼纵政治部第一副主任符荣鼎在回忆录中说,陈理文跟突入我阵地的敌人拼刺刀,并冲入敌阵,“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受到琼纵领导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