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建党初期曾经活跃在中共的共产国际代表们--国家史册(2)
1923年10月,马林被调回国,在华共计两年多,筹划了中共一大、二大、三大与西湖会议及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23年10月维金斯基再一次来到中国,接替马林担任共产[GongChan]国际[GuoJi]驻中共中央的代表,维金斯基此次来华,依然与中国共产[GongChan]党的高层领袖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当时共产[GongChan]党与国民党的党内合作已成现实,维金斯基觉察到中共在国共统一战线中存在的右的倾向,对此作了一些纠正。他提出,中共重点在于自身发展和独立领导工人运动,共产[GongChan]党人在国民党内应支持左派,反对右派。但当时反革命的势力已十分强大,特别是经历了北京政变、五卅运动,及北方郭松龄倒戈失败和吴佩孚攻占河南之后,维金斯基和陈独秀都错误地认为革命高潮已经过去,因此未能同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的斗争,在1926年7月,由于对蒋介石的反动面目认识不清,竟错误地接受了国民党的整理党务案,为当时的右倾错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23年与维金斯基几乎同时来华的还有一个共产[GongChan]国际[GuoJi]驻国民党的代表——鲍罗廷。鲍罗廷帮助孙中山将改组国民党的建议真正付诸实施。孙中山在世期间,对鲍罗廷非常信任,任命其为国民党顾问。国民党一大后,鲍罗廷帮助从军事上加强了国民党,致电莫斯科要求组成一个由50名军事人员组成的顾问团。鲍罗廷还促进了冯玉祥参加革命。中山舰事件发生后,鲍罗廷参与解决中山舰事件,对蒋介石进行妥协退让,企图使中共和蒋介石和解,而后仍出于这一想法,鲍罗廷和维金斯基对蒋介石的反动面目认识不清,促使中共接受了国民党的整理党务案。但鲍罗廷又试图反对蒋介石的反共活动,并让唐生智用军事力量对蒋进行抑制,引起蒋的恼怒,蒋介石致电武汉国民党中央,要求撤换鲍罗廷,以维金斯基取而代之。“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鲍罗廷与陈独秀一起作为中国共产[GongChan]党的首要分子被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通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由罗易、维金斯基、鲍罗廷组成共产[GongChan]国际[GuoJi]驻中国代表团,罗易为首席代表。1926年底共产[GongChan]国际[GuoJi]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七次扩大会议,中国问题成为这次会议的中心。罗易作了发言,认为“目前阶段的中国革命,首先应该是农民革命”,这是符合中国当时情况的,会议通过了罗易的这一意见,并派罗易为特别代表,负责监督这一决议案的贯彻执行。并任命他为共产[GongChan]国际[GuoJi]驻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这时中国内部反革命势力高涨,中国革命处于十分紧急的时刻。早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罗易就曾撰文向中国共产[GongChan]党警告过蒋介石有可能叛变,他曾批评过陈独秀的右倾。但罗易也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当时汪精卫是左翼的头号人物,罗易知道汪精卫正加紧勾结国民党右派妄图以共产[GongChan]党人的鲜血换取蒋介石对他的谅解,为了想保持住国民党的左翼联盟,极力拉拢汪精卫,罗易将共产[GongChan]国际[GuoJi]的五月指示交给汪精卫看,五月指示是共产[GongChan]国际[GuoJi]指示共产[GongChan]党关于进行土地革命及建立军队的事宜的,不料汪精卫看后更加强了叛变的决心,找到了反共的口实。这件事迅速促成了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对当时已受重创的中国共产[GongChan]党几乎造成了灭顶之灾。此事之后,罗易被调回莫斯科。
1927 年7月15日,共产[GongChan]国际[GuoJi]为了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派罗明那兹到中国接替罗易、鲍罗廷、维金斯基的工作,罗明那兹筹备召开了八七会议,从组织上结束了陈独秀在党内的领导,主张进行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由此中国共产[GongChan]党在共产[GongChan]国际[GuoJi]的指导下,从右到左,在政策上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也直接导致了瞿秋白、李立三的左倾错误路线。但罗明那兹在中国的工作到1928年2月仅半年的时间就遭到共产[GongChan]国际[GuoJi]的批评并被调回。批评他比较严厉的是共产[GongChan]国际[GuoJi]东方部部长兼中山大学校长米夫,米夫于1927年2月至7月曾到中国作了为期半年的考察,出席了中国共产[GongChan]党的五大,对中国的情况略有了解。1930年12月以共产[GongChan]国际[GuoJi]代表的身份再一次来到中国的米夫强烈批判了立三路线,极力推荐他的学生王明,并想尽种种办法使得王明占据了中国共产[GongChan]党的最高地位。1931年8月,米夫回国。
1932年9月共产[GongChan]国际[GuoJi]派李德到中国工作。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1901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附近的地方,1923年成为德国共产[GongChan]党秘密组织的成员并与苏联秘密机关联系,后被捕。1928年在德国共产[GongChan]党的营救下逃出,秘密到达苏联,开始在苏联伏龙芝学院学习军事。1932年毕业后受共产[GongChan]国际[GuoJi]委托,来中国从事革命活动。1933年春,中共中央从上海迁往中央苏区,9月,李德根据中共临时中央的意见和共产[GongChan]国际[GuoJi]的指示,到达中央苏区,担任了中华苏维埃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顾问。1933年10月至1934年10月,李德直接参与第五次反“围剿”的指挥,坚持正规的防御战,批评红军长期积累起来并取得多次反“围剿”胜利的游击战、运动战,诬之为“游击主义”,在军事上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及一切相反意见,成了军委的“太上皇”。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给红军造成了巨大损失,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李德也成为惟一一个参加红军长征并到达陕北的外国人。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并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批评了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撤销了他的军事顾问职务。1937年李德曾担任中央军事研究委员会编委会主任职务,1939年秋,李德回到苏联。
以上所述为中国共产[GongChan]党早期共产[GongChan]国际[GuoJi]各个阶段派往中国的主要代表,相对于共产[GongChan]国际[GuoJi]代表的秘密身份所不同的是,苏联政府还以公开外交使节的名义往中国派过代表。如1921年,阿道夫·越飞以苏俄政府人民外交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身份来华访问,除与当时的北京政府接触外,还与南方的孙中山建立了密切联系,发表了著名的《孙文越飞宣言》。越飞回国后,接替他的是列夫·米哈依诺维奇·加拉罕,加拉罕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是因为三次加拉罕对华宣言,第一次宣言称:“苏政府将中东铁路……,一切返还与中国,不要分文”;第二次宣言称:“以前俄历届政府所定条约全部无效,在中国所夺去的一切,全部无偿永久归还中国”;第三次宣言称依前两次宣言之精神,作为对华关系原则。越飞与加拉罕虽是以公开的苏俄外交官的名义到中国来的,并且其接触的政府主要是北京政府,但因苏联和共产[GongChan]国际[GuoJi]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们与中国的革命人物多有接触,对中国革命也发挥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