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中国抗日战争对二战胜利的贡献--国家史册
从1937年到1945年的8年时间里,中国[ZhongGuo]人民为了战胜日本[RiBen]法西斯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军民伤亡在3500万以上,经济损失达6000多亿美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在战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国际史学领域对中国[ZhongGuo]军民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一直未能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1985年,我国著名史学家齐世荣教授在第16届国际历史学科大会上提交的《论中国[ZhongGuo]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DiWei]和作用[ZuoYong]》(以下简称《地位[DiWei]和作用[ZuoYong]》)一文,在世界近现代史学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同时引发了学术研究领域对中国[ZhongGuo]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DiWei]和作用[ZuoYong]的深刻思考。
齐世荣教授 侯艺兵摄
值此中国[ZhongGuo]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笔者就该文写作的过程专门走访了齐世荣教授。
关于如何看待中国[ZhongGuo]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贡献这一问题,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5年1月6日致美国国会的国情咨文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美国“忘不了中国[ZhongGuo]人民在7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RiBen]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1951年9月2日,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复电中盛赞中国[ZhongGuo]人民“在消灭日本[RiBen]帝国主义者的事业中起了巨大的作用[ZuoYong]。中国[ZhongGuo]人民及其解放的斗争,大大地便利了击溃日本[RiBen]侵略力量的事业”。齐世荣教授据此认为,战时盟国两大领袖对中国[ZhongGuo]抗战的评价是正确和公允的。
但是在战后二战史研究中,大部分西方学者都不愿意承认中国[ZhongGuo]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这一事实。在他们所著的二战史著作中,对中国[ZhongGuo]抗日战争大都语焉不详,有的寥寥数语一带而过,有的甚至避而不谈。
20世纪60年代以前,也就是中国[ZhongGuo]和苏联关系密切的时候,苏联出版的二战史对有关中国[ZhongGuo]抗战的评价还是较为客观和公允的。但是涉及的范围有限,更谈不上具体翔实。60年代以后,苏联史书中有关中国[ZhongGuo]抗战的内容也随着中苏论战的升级和两国关系的破裂,而没了踪影。
1985年第16届国际历史学科大会在德国召开。大会议程一共有三大主题,其中有一个是二战。中国[ZhongGuo]代表团团长、中国[ZhongGuo]史学会负责人刘大年找到了齐世荣教授,请他向大会提交一篇有关二战的论文。
中国[ZhongGuo]学者谈二战自然离不开抗日战争,不能只写欧洲战场。既然是参加国际史学大会,这篇论文就必须凸显出抗日战争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DiWei]和作用[ZuoYong]。但是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写,却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参考。
新中国[ZhongGuo]成立以后,国内的史学工作者对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ZuoYong]这一点的认识上是基本一致的,也有相当一批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和专著问世。其中对抗日战争的论述多从比较大的范围内来谈,比如说中国[ZhongGuo]抗击了多少日本[RiBen]军队,我们做出了多大牺牲,中国[ZhongGuo]军民的伤亡人数,损失的财产总数等等。但是在整个世界的大背景下,中国[ZhongGuo]抗日战争,究竟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具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ZuoYong],谈的还不够。加上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学者们所依据的史料多为中文材料。因此很难形成系统地对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DiWei]和作用[ZuoYong]做出客观的、详细具体的评价。
在长期的世界现代史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齐世荣教授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英、日、苏等国史料。接受了刘大年先生的邀请后,齐世荣教授费时8个月,写成了《地位[DiWei]和作用[ZuoYong]》一文。他说,自己将二战分为若干阶段,分段论述了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ZuoYong]。
从卢沟桥事变到欧战爆发前,中国[ZhongGuo]军民的英勇抵抗令日本[RiBen]法西斯深陷中国[ZhongGuo]大陆。首先有助于苏联击退日本[RiBen]于1938年8月和1939年5月分别在张鼓峰和诺门罕两地发起的挑衅。张鼓峰战斗正酣时,日军反坦克弹药告罄向东京要求紧急调拨,但是日本[RiBen]陆军省的答复却是:当年11月的弹药生产额都已经优先分配给汉口战役了。正是中国[ZhongGuo]人民的浴血奋战,有力地保证了苏联远东地区的一方平安,使得苏联后来能够全力以赴应对来自西方——纳粹德国的威胁。其次,粉碎了英美在远东的绥靖政策,特别是英国的远东慕尼黑阴谋,避免成为第二个捷克斯洛伐克,使得中国[ZhongGuo]得以保存下来,成为同盟国的重要抗日基地。第三,欧战爆发之际推迟了德意日法西斯缔结同盟,减轻了英法在远东的压力。从1938年1月起,德国就向日本[RiBen]提出了缔结三国同盟条约的问题。但是,日本[RiBen]担心在中日战争结束前因受与德国同盟条约的限制而过早陷入欧战,1939年春夏之际,日本[RiBen]平沼内阁就条约草案谈论了70多次,却迟迟没有决定。直到1940年9月,欧战爆发一年后,三国同盟条约才正式签订。日本[RiBen]未能在军事上给德国以配合,与中国[ZhongGuo]人民坚持抗战是分不开的。
从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到1941年12月美国参战,这一阶段中国[ZhongGuo]战场发挥的主要作用[ZuoYong]是拖住了日本[RiBen]陆军主力,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由于中国[ZhongGuo]抗战的影响,日本[RiBen]法西斯在发动太平洋战争时投入南方战线的兵力严重不足,而且其南进行为不是考虑周密的战略决策,而是铤而走险的蠢动。
从珍珠港事变到日本[RiBen]投降,中国[ZhongGuo]人民为抗战继续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世界分为轴心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战线在三个舞台上展开,第一个是欧洲、大西洋、北非、地中海周围地区,第二个是东亚地区,第三个是太平洋地区。1941年以后最初轴心国一方占有优势,但是1943年10月的莫斯科四国会谈以及11月的开罗会议成为两大阵营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重大转折点。由于中国[ZhongGuo]人民八年的抵抗运动,基本上消耗了日本[RiBen]军国主义的力量。在这3年多的时间里,国共两党的军队更是一起牵制了日本[RiBen]近百万大军,成为太平洋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苏联红军能够倾全力打击德国法西斯,也因为在远东没有后顾之忧。在中国[ZhongGuo]军民屹立不动的时候,日本[RiBen]是绝对不敢贸然北进的。
西方和苏联史学家在日本[RiBen]最后投降的问题上分别认为是美国的两颗原子弹、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所起的决定性作用[ZuoYong],而忽视了中国[ZhongGuo]军民所作出的巨大牺牲。齐世荣教授告诉笔者,他在这篇文章中专门写道,“不应忘记的事实是:日军在投降前已经被中国[ZhongGuo]人民的连续八年、大小几十万次的战斗打得狼狈不堪了。日寇有如一匹野兽,使他最后致命的可能只是一两支箭,但如果他不是在毙命前已经满身创伤,还是会继续挣扎的”。
齐世荣教授回忆道,代表团临行前,有关人员对《地位[DiWei]和作用[ZuoYong]》一文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该文切实说明了中国[ZhongGuo]学者关于中国[ZhongGuo]抗日战争在二战中的重大贡献。
大会按时在德国召开。齐世荣教授在会上用英文就该文的要点作了15分钟的发言,取得了相当大的反响。
日本[RiBen]历史学研究会主编的《历史学研究》在1986年第6期上发表了伊集院立的文章,对《地位[DiWei]和作用[ZuoYong]》一文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这个报告是以中国[ZhongGuo]人民的抗日斗争史放到世界史中而进行的分析。因此,齐的报告把中国[ZhongGuo]人民对与欧洲、东亚以及美国大陆的国际反法西斯战线作出的贡献及所占的地位[DiWei]进行了冷静的分析论述。这一分析给予了人们深刻的印象”。
国内史学界对《地位[DiWei]和作用[ZuoYong]》一文也予以充分肯定。1999年,适逢世纪之交,兰州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按照编者的意图,入选文章代表了20世纪不同时期各学科主要研究领域的水平,集中反映100年来中华学术的发展脉络。《地位[DiWei]和作用[ZuoYong]》一文收入文库历史学部分中国[ZhongGuo]现代史卷,该卷有关抗日战争的论文仅此一篇。
《地位[DiWei]和作用[ZuoYong]》一文发表至今,时间已经过去整整20年了。但是直到今天,它的论点还经常被有关学者参照、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