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龚育之独特的理论风格和学术风骨--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
服膺真理、独立思考、与时俱进、一以贯之
坚持独立思考是龚育之的突出品格,从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思索的过程。针对那种鄙视“官方研究[YanJiu]”的倾向,龚育之指出:“官方研究[YanJiu]”、“官方观点”,可以也应该是学术上很有价值、理论[LiLun]上很有创新的。“只有拒绝独立思考,拒绝理论[LiLun]创新,一味重复已有的结论,翻来覆去净讲套话,才是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不论它出自官方,还是出自非官方。”
对于以治学为本的学者来说,要做到既与时俱进又一以贯之的学术风格,非常重要。“强调与时俱进,就是学术研究[YanJiu]要不断解放思想,反对任何形式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YanJiu]问题;强调一以贯之,就是学者个人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YanJiu]问题的前提下,其基本的、重大的学术观点要有一贯性、连续性,在处于逆境、弱势或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对于重大原则问题要有坚持真理的执著性和鲜明性。学术研究[YanJiu]要有敢于创新的时代感,但不赶时髦;要攀登探求真理高峰,但不跟‘假、大、空’之风;要服从真理,但不屈从没有‘组织权威’(中央通过的文献)的长官个人意志。”
既擅长用“广角镜头”,又擅长用“特写镜头”;既注意“识大”,又注意“识小”
既要用“广角镜头”又要用“特写镜头”,既注意“识大”又注意“识小”,这是龚育之中共[ZhongGong]党史著述的又一独特之处。用“广角镜头”是从大历史[LiShi]的宏观角度出发,能让人完整看出当时整段历史[LiShi]的全貌;而“特写镜头”是用细腻的笔法,集中于一人、一事、一情节,善于捕捉历史[LiShi]的某个细节。龚育之能够娴熟运用这两种写法,使他的文章既有概括性,又有生动性,叙述起来繁简得当,重点突出,背景了然。“识大”,在龚育之看来是指对中共[ZhongGong]重要文献或领袖人物著作的学习和领会;“识小”,是指对一般中共[ZhongGong]党史工作者著述的学习和体会。
自青少年时代,龚育之即崇尚科学和民主,向往知识和进步,具有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把追求科学和追求革命统一起来,走上了一条科学和革命相结合的人生道路。在长期的理论[LiLun]研究[YanJiu]和宣传工作中,他形成了自己一以贯之的理论[LiLun]风格和治学特点。他始终从中共[ZhongGong]的事业大局出发,将理论[LiLun]、政策和历史[LiShi]的研究[YanJiu]同中共[ZhongGong]的发展和兴旺相联系;他以开阔的视野和时代的高度,创造性地进行研究[YanJiu],追求和坚持真理,独立思考,殚精竭虑;他善于发掘和提出具有价值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在国内外理论[LiLun]界、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他才华出众,博学多识,既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底蕴,又有社会科学的理论[LiLun]功底,努力促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YanJiu]的交融;他治学严谨,思维缜密,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提出见解,做到历史[LiShi]与逻辑相统一、材料与观点相统一,文章有质有文,叙事条分缕析,说理娓娓道来。他的道德文章广为人赞,充分表现了一个理论[LiLun]大家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