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毛泽东文化民族性命题之意蕴--国家史册(2)
四、新民主主义文化[WenHua]中的民族性命题:
吸收、批判、创新、包容
虽然文化[WenHua]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并非中共所关注的中心问题,但文化[WenHua]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方面,在抗战的大背景下,民族性也成了文化[WenHua]领域的首要议题。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面对这个问题,并作出回答。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等新概念,强调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承认中华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发展法则和民族特点。他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可以看出,与陈独秀等早期领导人相比,毛泽东的文化[WenHua]理念已有相当大的转变。1940年1月,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在批判顽固派的同时,仍然着眼于“立”,以吸收、批判、创新、包容等方式,回应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WenHua]观、中国本位文化[WenHua]论争、新启蒙运动、梁漱溟的文化[WenHua]保守主义以及蒋介石的文化[WenHua]复古主义等有关文化[WenHua]民族性和新文化[WenHua]建设的主张,正式提出了新文化[WenHua]建设的设想。
(一)吸收
吸收主要表现为理论观点、话语表述和分析方法上的借用、借鉴。中共承认文化[WenHua]的民族性,强调新民主主义文化[WenHua]的民族特性,强调其反帝、争取民族尊严与民族独立的作用以及对中西文化[WenHua]关系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接纳了中国本位的文化[WenHua]建设、新启蒙运动、文化[WenHua]保守主义有关民族文化[WenHua]的基本观点,甚至有的话语表述和措词都大致相同。《中国本位的文化[WenHua]建设宣言》提出新文化[WenHua]应该“是一种民族自信力的表现,一种积极的创造,而反帝反封建也就是这种创造过程的必然使命”《中国本位文化[WenHua]建设讨论集》,第376页。。新启蒙运动将中国文化[WenHua]区分为精华与糟粕两部分,提出:“对于旧文化[WenHua]的各种传统,都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好的,我们要继承下来,并给以发扬;不好的,我们就决不顾惜。”陈伯达:《思想无罪》,《读书月报》1937年第3号。《新民主主义论》则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WenHua]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WenHua]”《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06页。,并用精华与糟粕来表述文化[WenHua]采借中的取舍问题。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对于外国文化[WenHua],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WenHua],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WenHua]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WenHua]。”“对于中国古代文化[WenHua],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WenHua]。”《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3页。互相对照,观点和表述有诸多一致和相似之处。在文化[WenHua]的民族形式方面,新启蒙运动的特点是“利用旧形式,接受固有文化[WenHua]的优秀传统和需要具体地理解自己民族各方面的历史”陈伯达:《在文化[WenHua]阵线上》,第76页。;毛泽东则进一步强调,马克思主义等外来思想文化[WenHua]要取得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同时,毛泽东借鉴了中国本位文化[WenHua]论、新启蒙运动等提出的文化[WenHua]的共时性、文化[WenHua]的相对独立性、文化[WenHua]的非整体性等文化[WenHua]观,为承认和肯定文化[WenHua]民族性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总的来说,新民主主义文化[WenHua]纲领从理性阵营吸收借鉴的东西较多,从保守阵营则相对少一些。
(二)批判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党内教条主义者、文化[WenHua]保守主义、文化[WenHua]复古主义、全盘西化、法西斯主义等,都在新民主主义文化[WenHua]纲领的批判之列。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文化[WenHua]观和党内教条主义者的批判可以说是自我批判。新民主主义承认和肯定民族文化[WenHua]、文化[WenHua]民族性,是含蓄地批判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WenHua]观;提出和强调马克思主义者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要创造具有民族特性的新文化[WenHua]等,则直接批判了当时党内的教条主义观点。在方法论、理论观点等方面,通过对文化[WenHua]与经济、政治之间关系的分析,将文化[WenHua]保守主义、文化[WenHua]复古主义定性为半封建文化[WenHua],批判文化[WenHua]决定论、中国社会特殊论和中国文化[WenHua]优越论,批判固步自封的错误倾向;对“全盘西化”则进行了点名批评。对“三民主义”的解释事关国共两党的合法性,毛泽东对蒋介石以文化[WenHua]复古主义来解释的“三民主义”进行了猛烈批判,提出“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等概念加以应对,突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蒋介石将“三民主义”道统化,以中国传统文化[WenHua]来装饰政治思想,以巩固其正当性;而毛泽东则对“三民主义”进行历史分析,突出其政治内涵,恢复其本来面目,巧妙地将“三民主义”与民族文化[WenHua](道统)进行区隔,消解其正当性。
(三)创新
要占领理论制高点,就不能只是借鉴,甚至人云亦云,必须有所创新。毛泽东对文化[WenHua]民族性和民族文化[WenHua]建设的观点与论述,与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及当时的其他思想政治流派相比较,有其独到和新颖之处。
其一,相较于其他流派对民族文化[WenHua]的分析,根本性的创新表现在叙述结构上。近代以来,对于民族文化[WenHua]的叙述结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启蒙主义的叙述结构,其特点是从文化[WenHua]的历时性和现代性立论,以理性为核心,对中国文化[WenHua]的落后性(或滞后性)进行批判,主张对传统文化[WenHua]进行改造或革命;一是保守主义的叙述结构,其特点是从文化[WenHua]的共时性和民族性立论,以文化[WenHua]相对主义或文化[WenHua]优越性为核心,主张保守传统文化[WenHua]。毛泽东的文化[WenHua]哲学则是从文化[WenHua]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立论,以文化[WenHua]的反映性和形式性(反映、表达、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为核心,对中国文化[WenHua]进行分析,主张辩证对待中国的民族文化[WenHua]和外国文化[WenHua]。毛泽东的叙述结构是带有启蒙色彩的唯物主义,但却具有相当的包容性,能够将启蒙主义和保守主义对于民族文化[WenHua]的合理观点纳于其中。此外,这一叙述模式也提出了别人忽视的一些问题与理论观点,比如,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新文化[WenHua]是文化[WenHua]的民族形式与革命内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的结合,这是启蒙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叙述模式所不能提出的。
其二,相较于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在文化[WenHua]哲学、对待民族文化[WenHua]的态度上有了变化,从机械决定论的文化[WenHua]哲学转向辩证的文化[WenHua]哲学,从单纯强调文化[WenHua]的功能性、附属性到肯定文化[WenHua]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从不承认民族文化[WenHua]、否定中国文化[WenHua]的价值转为承认民族文化[WenHua]、辩证分析中国文化[WenHua]的价值,这些都是中共文化[WenHua]哲学上的重大修正。
其三,相较于党内的教条主义,新民主主义公开承认所要建设的新文化[WenHua]具有民族性,强调文化[WenHua]的继承性,再一次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文化[WenHua]的民族形式,这既是对党内教条主义的批判,也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四)包容
所谓包容,就是提出大家都可遵守的原则,为不同的理论思想留下空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文化[WenHua]问题上包容性不够,树敌不少,教训很多。《新民主主义论》虽然是一篇“驳论”,但在文化[WenHua]问题上,除对蒋介石以文化[WenHua]复古主义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外,对文化[WenHua]保守主义、全盘西化等,实际上采取了较为包容的姿态,对中国本位的文化[WenHua]建设论等理性学派,更是从中吸取有用的观点和养料。仔细分析《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认同文化[WenHua]建设的两个原则:文化[WenHua]民族主义和文化[WenHua]的自由竞争。前者在当时社会各界具有较强的共识,后者符合文化[WenHua]发展的规律和要求,虽然为国民党和蒋介石所不喜,却也是当时众多思想流派的共识。新民主主义文化[WenHua]纲领的包容性,有助于新民主主义文化[WenHua]纲领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和取得领导地位,有利于巩固抗日文化[WenHua]统一战线。
总之,新民主主义文化[WenHua]纲领与其他有关的思想流派以及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理解了其中的吸收、批判、转换、创新、包容等多种对话形式,才能历史地、合理地理解新民主主义文化[WenHua]纲领。
五、结语:从思想史看新民主主义
文化[WenHua]纲领中的文化[WenHua]民族性命题
文化[WenHua]问题其实是一个统摄性的问题,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多方面,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对于中国这样的东方国家,在文化[WenHua]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殖民与反殖民的大背景下,文化[WenHua]问题显得尤为复杂。中国20世纪前半期的文化[WenHua]史,主线就是如何认识文化[WenHua]的民族性和评价中国文化[WenHua]。理解中共的新民主主义文化[WenHua]纲领,一个重要的角度就是将其置入思想史中,探寻其中的复杂关系。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于文化[WenHua]民族性和中国新文化[WenHua]建设问题的分析和设想,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文化[WenHua]思想更替、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将文化[WenHua]民族性列为新民主主义文化[WenHua]的首要属性,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各派思想主张的回应、批判、借鉴、转换的基础上,兼收并蓄的产物,是在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WenHua]观和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要求,从文化[WenHua]建设的规律出发,发展创新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为新文化[WenHua]建设提出了一套具有合理性、包容性、前瞻性的理论主张,为争夺文化[WenHua]领导权打下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属于外来文化[WenHu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看作是一个文化[WenHua]的传播和融合过程,承认中国社会文化[WenHua]具有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环境所不同的特殊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前提。如何认识中国社会文化[WenHua]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如何认识中国文化[WenHua]和外来文化[WenHua]的关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因此,修正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带有机械色彩的文化[WenHua]观,摒弃教条主义者对中国文化[WenHua]的错误认识,尤其是不再明确主张与历史决裂,承认文化[WenHua]的民族性,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敢于对自身进行积极的扬弃,善于批判地吸收不同流派有价值的思想养料。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