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中国共产党与两次历史性飞跃--中国年鉴
波涛拍岸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不断追求、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进一步探索和总结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本质特征、基本内涵及相互关系等,对于在新的征途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创造。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从而,使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结合新的实践,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些论述贯穿着一个共同思想,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基本原理放到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实践中去认识和坚持。根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实际需要,研究不同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规律,完成、解决时代变化和实际发展提出的历史任务和现实课题,从而形成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发展规律。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主要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这一根本问题,成功开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伟大理论成果。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主要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相互联系、交相辉映,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基础,没有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就无从谈起;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升华,也是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经验丰富 启迪深远
在90年的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凝聚着全党智慧与心血的经验,体现着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坚持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这一结合,关键在于从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出发,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诞生不久,恩格斯就指出,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作为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就是在与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在正确理解、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不断成熟的。作为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和根本依据,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的关键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的重要经验。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毛泽东同志在提出“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这个科学命题的时候,就特别强调必须探索和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探索和把握规律出发,把党的思想路线精辟地概括为“实事求是”,要求全党“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明确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创了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的新局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生动体现了我们党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新境界的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
坚持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的科学魅力和巨大作用,在于它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中国化的重要经验之一。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的群众观点,创造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依靠这条群众路线,我们党放手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虽然出现了一些损害党的群众路线的做法,但党的群众路线总体上是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启和进步相适应的,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MaKeSiZhuYi]的群众观点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实基础之上,不仅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动力,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作者为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