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毛泽东与邓小平:两个伟人的恩怨情长--国家年鉴

  

他们两个伟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他们既有不同的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又有类似的大落大起的坎坷经历;他们既有过患难,亲密无间,充满深情厚谊,又有过分歧,若即若离,存有恩恩怨怨;他们既有伟人高风惊世之举,又有令人扼腕而叹之事。

本文摘自《毛泽东[MaoZeDong]与邓小平[DengXiaoPing]》,余伯流著,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毛泽东[MaoZeDong]与邓小平[DengXiaoPing],一代天骄,盖世伟人;两代核心,同一伟业。

  他们两个伟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他们既有不同的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又有类似的大落大起的坎坷经历;他们既有过患难,亲密无间,充满深情厚谊,又有过分歧,若即若离,存有恩恩怨怨;他们既有伟人高风惊世之举,又有令人扼腕而叹之事。他们两个伟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奇特而又微妙的传奇色彩,闪耀着传统而又亮丽的真理之光。

  毛泽东[MaoZeDong]年长邓小平[DengXiaoPing]11岁。

  从1927年毛、邓相识到1997年邓小平[DengXiaoPing]去世,整整七十年。让我们以简短的文字,勾勒一下毛泽东[MaoZeDong]与邓小平[DengXiaoPing]七十年来不同历史阶段走过的风风雨雨的人生轨迹吧。

  苏区时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一个风云激荡、英雄竞出的年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在哪里?怀着坚定的信念,肩负神圣的使命,两个年轻的职业革命家毛泽东[MaoZeDong]与邓小平[DengXiaoPing],从大山中走出来了!他们审时度势,殊途同归,径自都来到了他们共同的祖籍地——江西,从此登上了中国革命的红色舞台。他们从汉口初识到苏区重聚,共同战斗在火热的中央苏区。岂料,正当毛泽东[MaoZeDong]、邓小平[DengXiaoPing]雄姿英发,为巩固和发展中央革命根据地竭智尽力的时候,“左”倾阴霾笼罩中央苏区上空。一股恶浪汹涌袭来,两人竟双双“落难宁都”:毛泽东[MaoZeDong]于1932年10月在宁都小源村被撤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军职,在汀州赋闲三个月;邓小平[DengXiaoPing]于1933年5月在宁都七里村被罢免了江西省委宣传部长之职,并承受了生活上的种种痛苦。“自古雄才多磨难。”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历经种种坎坷和曲折,他们顾全大局,相忍为党,终于走出了困境,直到遵义会议前后相继“出山”。

  抗战时期

  “抗日旌旗战局开,大军东去薄燕台。”在狼烟四起、硝烟滚滚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大批革命家经过战火的洗礼,显得愈加坚强、成熟!毛泽东[MaoZeDong]与邓小平[DengXiaoPing],一个在延安窑洞运筹帷幄,一个在抗日前线驰骋纵横。毛泽东[MaoZeDong]说:“邓毛谢古死了三个,希望邓要为党争气。”身为毛泽东[MaoZeDong]麾下的一员大将,邓小平[DengXiaoPing]偕同刘伯承统率八路军一二九师,一文一武,轻重自如,从血战晋冀豫,到立马太行山,演绎出抗战史上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邓小平[DengXiaoPing]说:抗日根据地“奇迹的秘诀”,是“有一个毛泽东[MaoZeDong]的战略战术指导原则”。邓小平[DengXiaoPing]在1943年北方局整风时就使用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MaoZeDong]思想”的概念。毛泽东[MaoZeDong]在抗战初期多次推举邓小平[DengXiaoPing]担任重职,七大后又亲自致电邓小平[DengXiaoPing]回延安参加七届一中全会。

  解放战争时期

  邓小平[DengXiaoPing]曾说:“在我一生中,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的三年。”中原逐鹿,鹿死谁手?毛泽东[MaoZeDong]以战略家的睿智,确定“出击中原”的决策,刘邓大军衔命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在决定中国革命最后命运的战略大决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MaoZeDong]又以他过人的胆识启用了三员四川虎将(刘伯承、邓小平[DengXiaoPing]、陈毅),构建成淮海战役总前委的核心领导班子(三常委)。刘、邓、陈偕同粟裕、谭震林一道,指挥中野、华野千军万马,以摧枯拉朽之势,歼灭了国民党军55万精锐主力,随即挥师渡江,直捣南京蒋家王朝。“战略反攻,二野挑的是重担。”毛泽东[MaoZeDong]称赞“淮海战役打得好”。总前委书记邓小平[DengXiaoPing]说:“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决定的。”建国前夕,毛泽东[MaoZeDong]电令“小平准备入川”,刘邓大军千里进军大西南。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十余年间,毛泽东[MaoZeDong]与邓小平[DengXiaoPing]相知相亲,铁马情深。

  建国后十七年

  打江山易,坐江山难,此乃中国古训。建国以后,毛泽东[MaoZeDong]是党、军队和国家的领袖。邓小平[DengXiaoPing]当了两年西南局第一书记,五年副总理,十年总书记。在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中,他们是核心与成员的关系。他们之间合作共事,亲密无间,配合默契,携手走过了治国安民的风雨十七年。邓小平[DengXiaoPing]后来谈到“十年总书记”这段工作经历时说:“在我的一生中,最忙的就是那个时候。”可谓“日理万机”。毛泽东[MaoZeDong]1951年就对人说:“论文论武,邓小平[DengXiaoPing]都是一把好手”;党的“八大”前夕提议邓小平[DengXiaoPing]出任党中央总书记;1957年在莫斯科称赞邓是“难得的一个领导人才”;1959年透露说,“我为正帅,邓为副帅”。邓小平[DengXiaoPing]在七千人大会上关于“我们党有五好”的讲话,得到毛泽东[MaoZeDong]的赞赏。然而,在这以后纠“左”的进程中,毛泽东[MaoZeDong]同邓子恢、邓小平[DengXiaoPing]等人在农村“包产到户”等问题上意见相悖。邓小平[DengXiaoPing]的“猫论”更是令毛不快。总书记与党主席的分歧,种下了邓小平[DengXiaoPing]“文革”厄运的根苗。

  “文化大革命”前期

  历史常常是在曲折、反复甚至是痛苦中不断前进的。“文革”初期,毛泽东[MaoZeDong]已逾古稀。他对外宾说:“我明年七十三了,这关难过”,“现在趁着还有一口气的时候,整一整这些资产阶级复辟”。“中央几个大人,把他一革,就完了。”于是,晚年毛泽东[MaoZeDong]抛出了《炮打司令部》的惊世大字报,演绎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大悲剧。在灾难性的“文革”狂飙中,刘少奇含冤去世,邓小平[DengXiaoPing]也落难了。由于毛、邓在“包产到户”等问题上意见相左,加上邓小平[DengXiaoPing]主持中央工作以来敢于负责、雷厉风行的一贯作风,使毛泽东[MaoZeDong]对邓小平[DengXiaoPing]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觉得邓小平[DengXiaoPing]不大听话,很少请示报告,以致产生不满。“文革”前夕,毛泽东[MaoZeDong]指责北京有两个“独立王国”,一个是邓小平[DengXiaoPing]主持的中央书记处,一个是李富春主持的国家计委。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MaoZeDong]忿懑地说:“邓小平[DengXiaoPing]什么事都不找我,几年不找我。”邓小平[DengXiaoPing]终于被打成全国第二号“走资派”。毛抛弃了邓,却不同意开除邓的党籍,提出“把刘、邓拆开来”。于是,邓小平[DengXiaoPing]被放逐江西,羁居三年。邓小平[DengXiaoPing]曾沉重地说:我一生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