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中国共产党最早两部土地法诞生始末--中国年鉴
讲述人:党史研究学者、江西省兴国县政协教文卫体专委会主任 胡玉春
土地[TuDi]革命时期,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TuDi]问题。中国红军能够在赣南站住脚,能够在陕北那样的贫瘠之地生存下来,都是因为我们党牢牢把握住了土地[TuDi]问题。
土地[TuDi]法从农村“走出”
1928年3月开始,毛泽东在湖南酃县的中村,竖起了“分田分地”这一革命旗帜,他力倡“打土豪、分田地”,开始尝试给根据地的农民分配土地[TuDi]的革命实践。至1928年5月,毛泽东3次深入到江西省永新县塘边村,一边指导当地的分田运动,一边作永新调查。分配土地[TuDi],就必须有一个具体的分田方法,于是毛泽东制定了“分田临时纲领17条”。这个17条为他在不久后制定《井冈山土地[TuDi]法》打下了基础。
1928年10月上旬,湘赣边界党的二次代表大会召开,研究了深入开展土地[TuDi]革命的问题,讨论了毛泽东起草的《井冈山土地[TuDi]法》,经过两个多月的酝酿和修改,同年12月正式颁布。《井冈山土地[TuDi]法》规定:分配土地[TuDi],主要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一般以乡为单位进行分配,遇特殊情况时得以几个乡或区为单位;分配后,主要归农民个人耕种。
1929年4月中旬,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三纵队和一个警卫排来到江西省兴国县,指导兴国县的土地[TuDi]革命斗争。
在兴国县城潋江书院的文昌宫,毛泽东起草制定了《兴国土地[TuDi]法》,其与《井冈山土地[TuDi]法》仅有一处根本性的变化,将“没收一切公共土地[TuDi]及地主阶级的土地[TuDi]”归苏维埃政府,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TuDi]及地主阶级的土地[TuDi]”归兴国县工农兵代表会议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种。
毛泽东还在潋江书院的崇圣祠创办了兴国土地[TuDi]革命干部训练班,亲自讲了3天课,内容涉及中国共产党对解决农民土地[TuDi]问题的主张和方针政策以及工农政权、武装斗争问题。他还自己编印讲稿,讲解和推广《兴国土地[TuDi]法》,当年兴国县革命委员会就是依据这个土地[TuDi]法,在部分区乡开展了土地[TuDi]分配工作。
分土地[TuDi]调动农民积极性
《井冈山土地[TuDi]法》是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TuDi]改革的第一次尝试,是1927年冬至1928年冬土地[TuDi]斗争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颁布的第一部土地[TuDi]法。
但是,按照《井冈山土地[TuDi]法》的规定,没收一切土地[TuDi],在操作上有一定问题。在农村,真正没有土地[TuDi]的人是雇农,这其实是占少数的,或多或少有一点土地[TuDi]的贫农占了多数。而贫农对土地[TuDi]也有着很强烈的需求,所以毛泽东觉得如果没收一切土地[TuDi],贫农就会担心,土地[TuDi]被没收了以后你会不会再分给我存在这种犹疑,革命就只能到雇农为止。
《兴国土地[TuDi]法》与《井冈山土地[TuDi]法》相比,虽然只有一个变化,但却是实质上的一次飞跃,这等于承认农民土地[TuDi]私有。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打土豪、分田地”。农民得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TuDi],农民就会拥护共产党,参军参战、保家保田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
旧中国的人口百分之九十在农村,谁能争取到农民,谁就能有取之不尽的兵源,谁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最早认识到这一点。一部《兴国土地[TuDi]法》的诞生,掀开了赣南、闽西土地[TuDi]革命的风暴,赣南、闽西千千万万的农民潮水般地加入红军,舍生忘死地跟着共产党去战斗,土地[TuDi]法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夺取胜利的一大法宝。在分田分地结束后,马上就是“十万工农下吉安”,在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军事“围剿”中,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记者 范传贵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