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解密建党之初的制度之争--国家史册
建党之初,在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后,中国共产党内[DangNa]部就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意见[YiJian]分歧,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民主[MinZhu]与集中的争论。在建党90周年之际,回顾、研究、反思这场争论,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民主[MinZhu]集中制的理解和贯彻,也有助于我们按照胡锦涛同志[TongZhi]“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民主[MinZhu]集中制为核心推进党的制度建设。
对陈独秀起草的党章,李汉俊认为他搞中央集权,甚不满意
在建党的过程中,既反对密谋组织[ZuZhi]不要民主[MinZhu]搞绝对的集中制,又反对不要集中搞无政府主义的自治制,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法则。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民主[MinZhu]”和“集中”的尺度却是很难把握的。于是各国共产主义者在建党实践中,由此而产生的意见[YiJian]分歧就不可避免。中国也不能例外。
据李达回忆,陈独秀起草一个党章寄到上海,李汉俊认为其搞中央集权,甚不满意,因此另起一个党章,主张地方分权,中央只不过是一个有职无权的机关。陈独秀看了这个草案后,大发雷霆,从广州来信痛责此事,说上海的党员反对他(《“一大”前后》,人民出版社)。结果陈的意见[YiJian]获得多数人的赞同,党内[DangNa]的这一场争论也被平息下来。
这对维护党内[DangNa]团结,巩固党的战斗力,当然有极大帮助。因为在建党之初,党的组织[ZuZhi]状况还很复杂。据李达说:“那时谁也不懂什么组织[ZuZhi]原则,只知道个代表会,不知道过组织[ZuZhi]生活的事”(《“一大”前后》)。这在朱务善的回忆中也得到了证实:“那时我们很少懂得党的纪律,一切偏重于感情。我记得邓中夏和几位同志[TongZhi]在工作上发生不同的意见[YiJian],因此就引起对邓中夏同志[TongZhi]个人的不满,他很生气、消极,并且要求退党,他说:‘我不对,dismiss me’。蔡和森同志[TongZhi]那时在北京,我们一同邀请邓中夏同志[TongZhi]到守常(即李大钊同志[TongZhi])家和解。这样的和解,我记得在守常同志[TongZhi]家对好几个同志[TongZhi]举行了好几次。”(《北京革命[GeMing]史回忆录》,北京出版社)
李汉俊、何孟雄强调民主[MinZhu]、防止专制的思想,当时未引起重视
但是若从反思历史的角度,李汉俊的意见[YiJian]就不无道理。他讲了两点理由:一是中央集权可流于个人专制,可使一、二野心家利用作恶的;二是中国过去都是专制的,如中共实行新中央集权制必流于覆辙(《“一大”前后》,人民出版社)。
在当时有这种想法的还不只李汉俊一人。何孟雄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何很早就参加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发起活动,但并未参加党的实际工作。他向人表白,革命[GeMing]应先把理论弄明白才能实践,否则便是盲从附和。他和罗章龙的一番对话就很能说明问题。何道:“中国革命[GeMing]命运,固然应由群众自己掌握,但须以党内[DangNa]实行充分民主[MinZhu]为条件。”罗答:“革命[GeMing]千头万绪在起步走,只要大家意志统一坚强,内部谁敢专制,万一将来党内[DangNa]发生妄人,群众自然把他打倒,也不会是难事。”何道:“内部如此,可是外部干涉违反民主[MinZhu]也是完全可能的,所谓‘赵孟所贵,赵孟能贱’,你能保证吗?”(《北京革命[GeMing]史回忆录》)
虽然李汉俊和何孟雄最后的结果不一,何被说服入党,参加了革命[GeMing]的队伍,李则被开除出党,最终死在敌人的屠刀下,但他们的这个思虑却并未引起党的重视。在一大党纲的15项中,除最后一条说修改纲领须“全国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代表同意”,是带有民主[MinZhu]程序性质的规定外,其余各条均未涉及党内[DangNa]民主[MinZhu]问题。至于二大通过的组织[ZuZhi]章程决议案,单为强化中央集权,就作了7项规定,而并无一款防止专制,发扬民主[MinZhu]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