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木黄会师:孕育红二方面军--中国年鉴
木黄会师[HuiShi]纪念馆,位于木黄镇新木街水府宫内,为红二、六军团[JunTuan]会师[HuiShi]后军部驻地和会址。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龙 摄
红军用过的土枪。杨龙摄
77年前,红二、六军团[JunTuan]在印江木黄镇五甲村这棵柏杨树下会师[HuiShi]。在当地群众的精心管护下,这棵“会师[HuiShi]柏”已长成参天大树。杨龙摄
1982年8月,萧克将军为木黄会师[HuiShi]纪念馆题词。
1934年10月24日,贺龙、关向应、夏曦领导的红三军[SanJun]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JunTuan]在印江县木黄镇胜利会师[HuiShi]。党中央特致电祝贺,并决定红三军[SanJun]恢复红二军团[JunTuan]的番号。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JunTuan]主力向湘西挺进,开辟创立湘鄂川黔新苏区,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
史料记载,红二、六军团[JunTuan]木黄会师[HuiShi],是中国红军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来自不同战略区域的两支红军组成了一股强大的革命力量,为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木黄会师[HuiShi]是两军团[JunTuan]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转折点和里程碑。长征途中,红二、六军团[JunTuan]受命正式组成红二方面军,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在人民军队征战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红二、六军团[JunTuan]木黄会师[HuiShi]
1933年10月,蒋介石出动50万军队对我江西中央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屡战失利。为了实行战略转移,中央命原在湘西苏区的红六军团[JunTuan]西征,转移到湖南中部发展新的苏区,并与红三军[SanJun]取得联系,策应中央红军作战。
红六军团[JunTuan]西征时由任弼时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萧克任军团[JunTuan]长,王震任政委,李达任参谋长,下辖17、18两个师,共9000多人。
六军团[JunTuan]从湘赣辖区突围后,在湖南境内迂回作战,牵制了大量敌人,减轻了对中央苏区的压力。1934年9月上旬,中央军委命令红六军沿湘桂边境进入贵州,转向湘西,与红三军[SanJun]联系。湘桂两省敌人预料红六军团[JunTuan]将与红三军[SanJun]会合势力扩大,便与贵州军阀王家烈商定了3方会剿方案,欲全歼红六军团[JunTuan]于湘桂黔边境。
红六军团[JunTuan]采取避实就虚的战术,冲破敌人防线计划西渡乌江,拟进入黔北发展。而此时中央军委要红六军团[JunTuan]向江口前进的命令让红六军团[JunTuan]在石阡甘溪突围战中损失惨重,十八师师部及52团大部壮烈牺牲,团长田海青阵亡,师长龙云被俘后被杀害。
在奋力突围中,六军团[JunTuan]参谋长李达率前卫部队49团、51团各一部冲出包围后,从国民党报纸上得知贺龙在沿河一带活动的消息,便辗转来到沿河,与红三军[SanJun]七师十六团先期会合于沿河水田坝。
贺龙听取李达汇报后,亲自率领红三军[SanJun]主力南下接应。10月16日到23日,红三军[SanJun]主力先后从酉阳进入松桃,在梵净山区的松桃、江口、印江寻找红六军团[JunTuan]。
22日,当红三军[SanJun]主力到达苗王坡时,六军团[JunTuan]主力已于当天早些时候从苗王坡起程向印江缠溪进发,于是红三军[SanJun]便抄近路追赶六军团[JunTuan]。
22日深夜,红三军[SanJun]侦察连在苗王坡突然听到后面发来“嘀嘀答答”的问询号声。仔细一听,正是红六军团[JunTuan]四十九团的号谱。郭鹏团长马上命令司号员答号。号声一问一答,分外亲切。在坝溪河坪,两支部队胜利会合,一片欢腾。稍事欢聚,启程翻越梵净山向木黄方向前进。
23日,六军团[JunTuan]从印江缠溪出发,经大坳、枫香坪、官寨、慕龙,宿于印江落坳一带。红三军[SanJun]则从苗王坡出发,经龙门坳、团龙、坪所到达芙蓉坝、锅厂、金厂一带。
24日,红三军[SanJun]在木黄水府宫墙上书写了“热烈欢迎胜利西征而来的战友”大幅标语欢迎六军团[JunTuan]的到来。
当天11时左右,任弼时、萧克、王震同志率领的六军团[JunTuan]主力经落坳、三甲抵木黄。贺龙、关向应以及先期到达的六军团[JunTuan]参谋长李达在木黄五甲迎接,从而实现了两军胜利会师[HuiShi]。
两军会师[HuiShi]稍事休息后,两军领导人在木黄水府宫召开了紧急会议,并定下了向湘西发展的方向。
25日,两军到达酉阳南腰界,用六军团[JunTuan]的电台及时向中央军委报告了会师[HuiShi]情况。26日在南腰界召开了隆重的欢庆大会,中央代表任弼时宣读了党中央为两军会师[HuiShi]发来的贺电,并同时宣布红三军[SanJun]恢复红二军团[JunTuan]的番号,还宣布了部队整编情况。
二、六军团[JunTuan]整编后红二军团[JunTuan]下辖四、六两师4个团共4300余人,红六军团[JunTuan]下辖三个团共3300余人,形成了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为首的核心领导集体。
28日,二、六军团[JunTuan]主力从南腰界出发,向湘西挺进,开辟创立湘鄂川黔新苏区,有力地策应中央红军长征。
红二、六军团[JunTuan]木黄会师[HuiShi],是中国红军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来自不同战略区域的两支红军组成了一股强大的革命力量,为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红二、六军团[JunTuan]木黄会师[HuiShi],是胜利的会师[HuiShi],团结的会师[HuiShi],是两军团[JunTuan]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后来在1936年7月的长征途中,红二、六军团[JunTuan]受命正式组成红二方面军,成为中国工共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在人民军队征战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木黄会师[HuiShi]的历史意义
据有关党史专家介绍,红二、六军团[JunTuan]会师[HuiShi]无论从军事、政治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第一、为解决两军团[JunTuan]建设中各自存在的迫切问题创造了条件。红六军团[JunTuan]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在近80多天的艰苦转战中,行程5000余里,与优势敌军顽强奋战。因长途跋涉,部队极度疲劳,减员很大,处境困难,特别是经历了退出苏区和搬家式转移的痛苦教训,迫切需要休整,木黄会师[HuiShi]为红六军团[JunTuan]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红二军团[JunTuan]由于夏曦执行“左”倾错误方针,导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丢失,特别是在红三军[SanJun]内部进行多次“肃反”,取消了各级政治机关,政治思想工作薄弱,政工干部缺乏。虽然通过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使党和红军的工作有了正确转变,但尚未得到彻底转变。会师[HuiShi]后,红二军团[JunTuan]与中央中断两年的联系得到恢复。二、六军团[JunTuan]彻底摆脱了各自困境,开拓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第二、木黄会师[HuiShi]后两军团[JunTuan]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为发展湘鄂川黔边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红六军团[JunTuan]在甘溪战斗受挫、部队减员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如果不与红二军团[JunTuan]会师[HuiShi],而按中革委的电令,单独地湘西一带前进,将受到湘敌的猛击,既无力策应中央红军长征,整个部队的前途也不堪设想。
第三,木黄会师[HuiShi]使两军团[JunTuan]形成一个以任弼时、贺龙、关向应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孕育了红二方面军的诞生。会师[HuiShi]后,两军团[JunTuan]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六军团[JunTuan]着重从政治上给二军团[JunTuan]以巨大支援,抽调一批政治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到二军团[JunTuan]工作,充实了政治工作力量;二军团[JunTuan]则抽调一批军事素质较高的干部到六军团[JunTuan],使两军团[JunTuan]的力量得到很好整合。红二军团[JunTuan]给六军团[JunTuan]筹粮、送盐、配马、补充武器弹药,给予尽可能的保障。此后,两军团[JunTuan]迅速发展。1936年7月,在长征途中,红二、六军团[JunTuan]受命正式组成红二方面军,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在人民军队征战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第四,木黄会师[HuiShi]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在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无望的情况下,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红二、六军团[JunTuan]木黄会师[HuiShi],有力地牵制敌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木黄会师[HuiShi]后,两军团[JunTuan]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主动发起了湘西攻势,打乱敌军部署,成功地将“追剿”中央红军的敌军重兵吸引到自己身上,并迅速地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成为牵制敌人的新的战略支撑,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的危急关头,得以及时地转移到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从而使中国革命揭开新的一页。(杨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