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薛毅上书反对干部终身制背后的故事--中国年鉴网
薛毅(资料图)
1949年,薛毅26岁,风华正茂,他身穿解放军军装,与妻子一道,一人背一个背包进了北京城。当时,薛毅任中共华北局宣传部干事,妻子则在北京市工会工作。他们的大儿子才出生不久,生活和事业正在光明的大道上迅跑。
薛毅是河北完县(今顺平县)人。小时家里穷得只够让他读完小学。父亲在讨饭路上摔伤,在饥饿和伤痛中死去。哥哥被日本鬼子抓夫,在进攻根据地区时替鬼子趟地雷被炸死。姐姐在“月子”里遭日本鬼子强暴,受惊吓得病而死。薛毅的可谓苦大仇深。
薛毅15岁参加抗日,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虽然只有高小毕业,但他靠着勤奋好学,成为宣传干部,当过北岳三分区和五分区的新华支社副社长,战争期间写过许多新闻稿。1952年定干部级别时,他是行政13级,也就是县团级里最高的一档。到了1957年,他成为地质部政策研究室主任,那时已是12级干部。这个级别意味着,他已经属于“高干”系列了。在机关里,他们这些高干可以享受小灶,出差时可以坐软卧。
然而,正是干部级别与待遇的问题,引起了薛毅的深思,也最终给他带来一场惨痛灾难。
“我们共产党怎么也搞终身制呢”
1956年底,薛毅听了机关党委的一次文件传达,内容是中共中央关于干部稳定提高的方针。他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回忆道,传达说,今后不会有那么多的干部提拔了,引了毛主席的话:不是不提拔,死了的就得补。会上还传达刘少奇的话:每个人都得准备一辈子担任现在这个职务,要做好这个准备。传达文件的人还说,比如,在一个科里,有1个科长,10个科员,这10个科员,就得准备一辈子当科员。除非这个科长死了,才能从这10个科员中挑一个当科长。薛毅听了心里很反感,“这不成了终身制了吗?蒋介石当国民党总裁,是终身制,我们共产党怎么也搞终身制呢?”
薛毅想好几个月。1957年2月,作为12级干部的薛毅,听过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后来,那篇讲话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在当年6月19日《人民日报》上发表出来。在薛毅的记忆中,毛主席的讲话发表出来后变动不小,而当时在现场听时给他印象很深,是毛号召人们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这给薛毅一种鼓励:既然党号召整风,那我就帮党做这件事。他写下了长达1万5千字的《改革干部选拔使用制度刍议》,在6月8日那天正式投寄给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人民日报》。他不知道的是,6月8日这一天正是政治风向转变的日子——全国停止整风转向了“反右”。
《刍议》的思想内容,今天看来也是相当先进的。薛毅指出,现行干部选拔使用制度中存在根本缺陷,建议建立干部考试制度、有群众评议鉴定的民主考核制度和有任期的国家委任制度。他还特别提出,干部在某一衔级上可以通过竞选上岗;任期届满可以卸任,也可以连续参加竞选;在竞选的基础上任职次数不限。可以放手让熟悉业务的人才当领导,允许文化基础不足不懂业务的领导干部辞职另行选择职业;让自由选择职业的原则不仅适用于转业老干部,也适用“用非所学”的其他干部。“过去,我们共产党人曾正当地批判过封建王侯贵族的世袭制度,也曾嘲笑过蒋介石担任国民党总裁为终身职的那种荒谬规定。但是,在我们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各种领导职务上,虽然抛弃了封建贵族的世袭制度,却竟然实际上在实行着终身职的制度。”薛毅在《刍议》中写道。
可以想见,在当时那个年代,这样的言论可谓石破天惊。
数十年后,薛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是从哪里得到如此“超前”的思想,薛毅说,来自马列的著作。“马克思、恩格斯书里都有啊!恩格斯就说过,共产主义的理想是,应该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人不能终身束缚于一种职业。列宁就说过考试,他在1924年写的文章《宁可少些但要好些》《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这两篇文章都提到用考试方法选拔人才。”
“我还思考过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共产主义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我认为各尽所能应该翻译成各尽所长,让每个人发挥出他的长处来,这样才能创造出最高的价值和最好的成果。并不是随便把你安排到哪儿,你拼命去干,就算是各尽所能了。人应该做自己最擅长的,劳动的成果才能最高。我认为共产主义的原理应该是这样子的。”
薛毅的老伴梁国杰对笔者说,当年薛毅的书柜满满的,提到这些马列经典哪一篇文章是怎么说的,他倒背如流,许多党史工作者都叹为观止。凭着对马列的钻研,也更凭着他对共产主义的忠诚,薛毅写下那篇长文。老伴说,其实,这样的观点发表出来对薛毅个人并没什么好处,因为如果真正要民主考核,他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老干部”很可能也会失去职位。
因此,薛毅对于自己写这篇《刍议》非常坦然。当1957年的6月,地质部开整风会让薛毅发言时,薛毅说,他已经给中央写了建议,那个文章大致是怎么说的。后来地质部出《整风简报》,薛毅觉得,简报上登的关于他文章的摘要不能代表他观点的全貌,要求登全文。这样,6月23日那一期《整风简报》成了他的专刊,四个版登满了他的文章。可他万没想到,这份东西竟成了日后他“向党疯狂进攻”的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