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毛泽东解决西藏问题的时机选择--国家年鉴
最初,顾及西藏交通不便、给养供应困难、民族及宗教问题突出等因素,毛泽东提出解决西藏问题“须要稳步前进”,一度将“解放西藏”置于“解放台湾”之后。后来,随着国际上出现短暂的有利时机、西藏分裂势力分裂步伐的加快、解放战争进程的迅速推进、解放台湾的意外受阻等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果断将解放西藏的日程提前。对这一过程,国内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论著一般都有论及,但缺少系统的梳理,尤其是未能揭示其内含的复杂情况。本文试图通过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勾勒毛泽东解决西藏问题时机选择的变化轨迹,展示其对形势精准的判断力和尊重实际、顺势而为、灵活多变、善于捕捉时机的决策智慧。
一、解决西藏问题,“须要稳步前进”
1949年以前,毛泽东虽然数度论及西藏,但只是将其视为一般意义上的民族问题。解放战争后期,随着战争进程的不断推进,毛泽东对西藏问题越来越关注,考虑的重点亦越来越倾向于实际解决的操作层面。
1948年底,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大决战即将胜利结束,全国解放已指日可待。12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新年献词,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四个月后,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起草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这个文件中,毛泽东对“将革命进行到底”进行了简明透彻的诠释:“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51页。)毛泽东曾明确指出,中国是包括汉、蒙、回、藏、维吾尔等民族在内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人并非只指汉族,居住在我国版图内的所有民族都是中国人”(《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949页。)。
1949年2月,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一行时,第一次正式提到解决西藏问题。他指出,西藏是解放全国中比较麻烦的一处,因为一是“交通困难,大军不便行动,给养供应麻烦也较多”,二是“民族问题,尤其是受宗教控制的地区”,所以解决西藏问题不能太快和过于鲁莽,“须要稳步前进,不应操之过急”。(师哲回忆、李海文整理《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380页。)这次谈话表明,毛泽东这时已从一般地考虑西藏问题进入到思考实际解决,且已有相当程度的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