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中共“共产主义小组”名称的由来--中国年鉴网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风雨历程。对于中国共产党创建与成立的研究从没有中断过,着重要阐述的是:“革命是不能输出也不能输入的。虽然有共产国际的帮助,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及其发展,乃是由于中国本身有了觉悟的工人阶级,中国工人阶级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党――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关于共产国际解散问题的报告(1943年5月26日)》,《毛泽东文集》第三卷)
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是1919年五四运动的直接产物,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无暇东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大大地增加了产业工人——无产阶级的数量,新兴的无产阶级在1919年五四运动中,用罢工援助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表现了阶级力量、提高了政治觉悟,登上了政治舞台。从1920年春开始,上海、北京、湖北、湖南、广东、山东、四川、河南、江苏等地先后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国一部分爱国的民主主义者——五四运动的领袖人物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积极进行建党的活动,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南杨、北李、中间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1898年,上海广学会出版胡贻谷翻译的《泰西民法志》,该书即英国人克卡朴所著的《社会主义史》的最早中译本。1902年梁启超的文章中提到了马克思名字和学说;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到中国的还有孙中山和朱执信,是在20世纪初年。而“北李南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对其理论的客观介绍,是要努力把它与中国的国情实际结合起来,用以指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同为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先驱人物的杨匏安以洞察历史发展趋势的前瞻性,预言中国社会必将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美好社会。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人们习惯于“南陈北李”之说,但从史料考证看,杨匏安与陈独秀、李大钊同时代在广东领导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确切地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领导人物应改为“南杨、北李、中间陈”。
“南杨”:杨匏安(1896-1931)广东省珠海市人,早年东渡日本,在横滨半工半读,接触社会主义思想,追求社会革命。1916年杨匏安回国完婚, 到广州的几所中学任教,1919年在广州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10月,在《广东中华新报》发表《社会主义》一文,称《资本论》为“社会主义圣典”。该报以接连19次(1919年11月11日到12月4日)刊登长篇文章《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指出:“自马克思氏出,从来之社会主义,于理论及实际上,皆顿失其光辉。……由发表《共产党宣言》书之1848年,至刊行《资本论》第一卷之1867年,此20年间,马克思主义之潮流达于最高,其学说于此时大成。”文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结尾断言:“马氏之言验矣,今日欧美诸国已悟布尔塞维克之不能以武力扫除矣!”(《杨匏安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