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的历史意义--国家史册

  

 〔摘要〕1978年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因为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前奏”或“准备”,向来为人们高度评价。但是对会议的农业议题,学界看法不一:有人称其启动了中国农村的改革;也有人认为很保守,没有改革精神。两种观点其实都过分注重了会议文件,而忽略了与会者的讨论。梳理与会者的讨论,人们会发现当年既有对陈规的突破,也有对陈规的因袭。这其实才是那个社会开始转型年代的原貌和特征。历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任何简单的判断和结论,都会把斑斓和绚烂的已逝过程变成毫无生气的单色调图景。历史研究的基本功能,恰恰是还原和揭示这种复杂性,而不是以简约的结论去遮蔽它。

  谈起中国的农村改革,鲜有不以1978年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然而稍微留心一些的话,就会发现这是一种刻板印象。事实上,政学两界对会议总体上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对其农业方面议题的评价却存有分歧。正面的看法,认为会议总的作用是启动了中国农村的改革;负面的看法,则认为这次充满改革氛围和明确改革意向的会议,在农业方面却很保守,缺乏改革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两种观点所依据的均是会上讨论的农业文件。批评者的理由,主要指会议文件不仅继续维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所有制结构,而且还明确规定了“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的政策。肯定者的根据,是认为文件总的精神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作初步总结,强调肃清林彪、“四人帮”的“左”倾流毒和影响,比较清醒地面对严峻的农业现实,确定农业政策的“首要出发点”是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按照这样的出发点制定出放宽了的农业政策。

  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但都不充分。问题在于,两种观点有一个共同缺陷:过分注重会议文件,忽略了会议的讨论。事实上,农业文件都未能在会上正式通过,会议只是同意把两个文件下发到地方讨论和试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称:“会议深入讨论了农业问题,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5页。】。这表明,会议文件规定的农村政策,无论属于改革性质还是守成性质,都还没有取得与会者的共识,从程序上说会议文件还不是最终作出的决策。一个更重要的事实是,导致这个结局的原因,恰好是会议的讨论。与会者不仅对最初提供会议的文件草案批评甚多,就是对会间经过修改的文件稿也仍不满意。据知情人回忆,临近会议结束,经过反复修改的稿子虽然与会者“普遍感到满意”,仍因“时间毕竟还是太短,缺少充分的讨论”【朱佳木:《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91页。】。决策层最后采纳多数人的意见,干脆下发文件让各地讨论,征求意见,再行决定。依据没有取得共识的文件作出判断,显然不能完整反映历史。

  1978年的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社会开始转型的时期,从思想观念到实际生活充满新旧的交织和冲突,是一段异常艰难的转型历史,很难以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简约结论概括。如果把它比作一幅图画的话,它本来的色彩是斑斓而非单调的。任何一种简约的判断和结论,都只会凸显某一种色彩,而淡化乃至遮蔽其他色彩。这种对历史的“抽象”不能完整还原历史。本文的目的,是重新梳理这次会议关于农业议题的讨论,力图呈现和揭示当年历史的复杂性。

  一

  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的农业议题,是讨论三个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的决定》(讨论稿)、《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讨论稿)、《关于修改〈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的说明报告》参见《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是1961年发布的,所以此次为修改。(以下简称“决定”、“条例”、“报告”)。“决定”和“条例”是主要文件。与会者从一开始即对这两个文件尤其是“决定”普遍表示不满。

  中国是个农业国度,从1949年中共建立新政权到1978年开中央工作会议近30年,尽管一直强调农业是基础,但实际的发展却十分缓慢,而且屡遭重创。“决定”尽管承认农业的落后(这也是讨论农业问题的出发点),但对农业成就的估计却引起与会者质疑。“决定”称: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增长1.5倍,棉花增长3.5倍,以不到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超过世界1/5的人口;还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的决定》(讨论稿)(1978年11月9日)。】。中组部部长胡耀邦就不赞成这个说法,他说“养活”有各式各样的养活,糠菜半年粮是养活,丰衣足食、营养充足也是养活,现在我国农民养活自己的水平太低了。【参见于光远:《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第44页。】解放军南京军区第一政委廖汉生说:“决定”一开始就说我国农业如何了不起,什么了不起?解放20多年还有讨饭的。【廖汉生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华东组发言(1978年11月21日)。】

  无论来自地方还是军方,与会者无不痛陈农业的落后和农村的贫困。农林部部长杨立功提供了一组数据:到197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654亿斤,其中包括稻谷和小谷子2693亿斤,红薯片593亿斤。人均598斤,比1957年还少5斤。据《中国统计年鉴(1984)》,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612斤,1977年为599斤。【参见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84)》,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年,第167页。】粮食总产量中,集体粮食5293亿斤,国家征购1068亿斤,集体提留1099亿斤,实际可供农村社员分配的只有3209亿斤,社员人均413斤。南方以水稻为主的地区,社员口粮在400斤以下者,占37.9%;北方以杂粮为主的地区,社员口粮在300斤以下者,占25.7%。也就是说,全国有一亿几千万人吃不饱肚子,而国际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人均占有粮食1000多斤到2000斤。社员分配收入低,1977年,全国农业人口人均分配65.5元;人均分配在40元以下的生产队占22%,超支户占33.5%,累计欠款72.7亿元,户均欠款132元。农业发展速度慢,1949年到1977年,年均递增3.3%;前八年年均递增7%,后20年年均递增仅1.9%,其中1976年至1978年竟只有0.9%。【于光远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笔记。民政部部长程子华介绍的数据,与杨立功的发言互为印证:人均口粮当指农村人均口粮--笔者注。】,1956年为409斤,1976年为405斤;目前公社社员的口粮(原粮)只有400斤稍多,20年(不仅没有增加)还略有减少。10个省人均口粮为400斤以上,7个省不到350斤。【于光远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笔记。】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