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董必武同志执法中央苏区的往事--国家史册
图:董必武同志
董必武(1885—1975年)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我们党的一位法学专门家,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董必武在中央苏区担任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以及在苏维埃政府担任检察工作、审判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由于他有深厚的法学造诣,并能够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苏维埃司法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且为他后来领导创建新中国的司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4年1月,中央工农检察部改为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董必武兼任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席。2月3日,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董必武被任命为临时最高法庭主席,随后又被任命为新组建的最高法院首任院长,主持苏区司法工作。董必武上任后,对严明党纪和革命法制十分重视,同时要求办案要严格手续,要建立档案,以备有据可查。在他的领导下,党纪和法制得到加强,工作效率、劳动纪律得到改善。
在担任最高法院院长期间,董必武吃住和办公都在沙洲坝古老的杨氏祠堂里,他的房间光线很暗,只有一张门板搭成的床,一张小木桌,晚上照明用的是松柴,弄得到处墨烟飘渺。他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在最高法院工作了近一年时间。
1933年秋至1934年春,中央苏区各项事业都得到较大发展,但是贪污浪费、侵吞公物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甚至出现某种发展趋势。有些人采取吞没公款、涂改账目、销毁单据、造假凭证等各种手段进行贪污,有的人还用赃款大做投机生意,倒卖苏区内最急需的物资——食盐和粮食,从中牟取暴利。浪费现象也很严重,给革命带来严重的危害。中共中央于1933年底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贪污浪费检举运动,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严格监督和检察党纪国法的实施。12月,董必武组织制定了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文件《怎样检举贪污浪费》,决定各级工农检察委员会迅速组织由工农检察委员会主席1人、主席团1人、青年团1人、工会2人组成临时检举委员会,对财政部、总务处、国民经济部及其所属的经济机关、其他各部及前后方军事机关一切经手款项的人员进行检查。在中央监察委员会、工农检察委员会的共同安排下,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率先派出突击队对中央政府各机关、单位和中央直属县进行了检查。同时,采取政策攻势,组织突击宣传队深入各地大张旗鼓地宣传苏维埃法律,在《红色中华》、《斗争》、《青年实话》等报刊开辟《铁锤》、《警钟》、《黑板》等专栏,对群众揭发出来并经查实的贪污犯罪问题一一予以曝光。
在最高法院主持工作期间,董必武亲自主持审理了一大批大案要案,为巩固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1934年3月25日,董必武遵照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命令在最高法院组织了最高特别法庭,对被告人原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兼于都县苏维埃主席熊仙壁渎职贪污一案进行审判。特别法庭由董必武担任主审,由何叔衡、罗梓铭为陪审,李澄湘、邹沛甘为书记,由中央司法部部长兼最高法院主审梁柏台为临时检察长。特别法庭在对此案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之后,由临时检察长写出控诉书,提出公诉,进行了公开审理。经审理,最高特别法庭认为,熊仙壁犯有以下罪行:一是对反革命分子纵容,导致出现严重后果;二是拒不执行中央命令,对推销公债、收集粮食、修路计划及赤色戒严等重要工作,不履行职责;三是强借公款给家属做生意,使下面的干部纷纷仿效,影响严重,并包庇有关贪污案件,等等。因此,特别法庭认定被告人犯有渎职罪、贪污罪,依法判处监禁一年,剥夺公民权一年。此案判决后,党中央和中央执行委员会分别开除了熊仙壁中央委员、中央执行委员的职务,此案也被称为“红色中华的反贪第一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