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的莫斯科之旅--中国年鉴网

  

  1949年至1950年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重点是处理1945年国民党政府同苏联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毛泽东希望斯大林能废除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旧约,再同新中国政府签订一个新约。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到达莫斯科,当晚与斯大林第一次会见。斯大林问这次来要不要搞个什么东西,毛泽东说恐怕要搞个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斯大林和苏方其他人员都弄不清毛泽东是什么意思,目瞪口呆,贝利亚还失声笑了起来。斯大林说,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条约是根据雅尔塔协定缔结的,这个协定规定了条约的主要内容;这就意味着,中国条约的签订可以说是取得了美国和英国的同意;考虑到这个情况,我们在自己的小范围内已经决定对中国条约暂不做任何修改,因为即便是对一个条款进行修改,也会在法律上给美国和英国以口实……鉴于这种情况,条约问题无法讨论下去了。毛泽东提出要周恩来莫斯科来参加谈判,斯大林感到奇怪,认为有他和毛这两位最高领导在,什么都可以决定,还要周恩来莫斯科来干什么。

  12月24日,毛泽东与斯大林举行第二次会谈,斯大林仍只字不提条约问题。第二次会谈后,斯大林常给毛泽东打电话,但仍不提条约之事,而且不再会见毛泽东。毛泽东被冷落了十几天,十分恼火。恰在这时,英国通讯社见毛泽东在莫斯科十来天没有动静和消息,就散布说斯大林把毛泽东软禁起来了。怎么办?驻苏大使王稼祥出了一个好主意,用毛泽东出面回答记者问题的方式来戳穿谣言。1950年1月2日,“毛泽东答塔斯社记者问”发表,其中提到要解决《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斯大林改变了态度,并同意周恩来来莫斯科。

  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蒙古问题发表了长篇讲演,说:“苏联正在将中国北部地区实行合并,这种办法,在满洲亦几乎实行了。”苏方同毛泽东商定,由中、蒙、苏三方分别发表官方声明予以驳斥。1月21日,苏、蒙分别以外长名义发表了声明,中国的声明则以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的名义发表。斯大林约毛泽东和已经到达莫斯科的周恩来到克里姆林宫晤谈,对中方提出了批评。苏方的意见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新闻总署署长是不能与外长等同的。毛泽东对斯大林的批评很不高兴。谈话结束后,斯大林特地把毛泽东、周恩来请到自己的车上,拉他们到自己的别墅并设宴款待。在车上,斯大林与师哲谈到要择机去住处看望毛泽东时,毛泽东看出了其中的意思,不等斯大林把话讲完,就对师哲说:“不要请他到我们那里去作客,把话收回来。”一路上大家一言不发。

  看来,面对已经领导苏联几十年、长期同美英等大国打交道、很有国际外交经验的斯大林,毛泽东的办法不多,所以诚如师哲所说,毛泽东“一心要把担任总理兼外长的周恩来请到莫斯科完成这项任务”。师哲说,有一次斯大林打电话问毛泽东:“我是想征求你的意见,看你是否还有什么新的意见或想法。”毛泽东说:“我没有什么新的意见,一切由周恩来商谈办理。”

  周恩来一投入这项工作,果然表现非凡。他于1950年1月10日率团动身前往苏联,20日到达莫斯科。 

  在与苏方的一系列谈判中,周恩来充分发挥了他的外交才干。例如,据师哲说,会谈中斯大林提出不允许第三国居民进入中国东北、新疆地区居留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提得突然,谈话有些冷场。周恩来随即反问道:“东北住有很多朝鲜民族的居民,他们算不算第三国公民?更不用说外来的蒙古人了。”斯大林被这一反问弄得措手不及,一时哑口无言。看来,周恩来敢于而且善于在斯大林面前提出不同意见,使斯大林难以应付。也许,通过诸如此类的事情,斯大林就会明白,为什么毛泽东一定要周恩来来莫斯科参加谈判。 

  师哲对周恩来的评价极高,他说:“在那次不欢而散的宴会上,总理虽然也说也笑,甚至也歌也舞,但他的每个举动,每一步骤总是紧跟着毛主席的步伐和情调,然而又不令人感到他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他总是想方设法自然地调节、缓和紧张气氛,以便造成一种较活泼的环境。总理真不愧为机敏、灵活而有气魄的外交大师。”

  来源:《新京报》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