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人物丰碑 >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为啥很多都有旅欧经历?--国家史册(6)
劳工神圣
船到马赛,多数学生[XueSheng]都在漫漫旅途中染病生疾。
自称能“嚼铁吞石”的周恩来刚上岸就病倒了,以至于赴英的行程推迟了十多天;蔡和森哮喘病复发,一连几个月在家里“食面包,唯每天翻看字典、报纸”;年轻的陈毅得了“软脚病”(脚气),不得不由他的兄长和同学轮流背下船。
那几位“老留学生[XueSheng]”倒是名士风采依旧:徐特立老先生不用搀扶,如履平地地踏上了马赛港;贵州大教育家黄齐生则是大礼帽、燕尾服、美髯飘飘,在外甥王若飞和门生的前呼后拥中,昂首上岸。
不出码头,接站的法华教育会的工作人员就根据盘缠的多少,将学生[XueSheng]们分配到法国[FaGuo]的各处。有钱的先到中学补习法文,钱最多的,留在巴黎、里昂;其次分配到风景秀丽的枫丹白露等,再次到麦南;更次者到蒙尼达。两手空空的学生[XueSheng]则暂在华侨协社食宿,等候法华教育会为他们[TaMen]觅工。
“美景、美酒、美女”号称巴黎三美,穷学生[XueSheng]们起初曾为此惊叹不已,但他们[TaMen]马上沮丧地发现,此处的优雅生活与己无关。在高大华美的埃菲尔铁塔之外,还有一个[YiGe]欺凌工人的黑暗社会。
李立三和邓小平刚到法国[FaGuo],就被送到施耐德钢铁厂当“马老五”。
“马老五”,是法语“马勒尔五”的汉语发音,意为“粗工”“苦工”。李立三他们[TaMen]从事着十分危险的工作——“拉红铁”:巨大的钢条从熔炉里出来,进入导轨,再由工人拖出来,飞溅的火星常常将人烫伤,李立三和邓小平经常浑身涂满了红药水、紫药水。周恩来看着他们[TaMen]身上的累累伤痕,心疼地说:“这活真不是人干的。”
从身着洋装、手握笔杆的留学生[XueSheng]到卖苦力的“马老五”,赴法留学生[XueSheng]不论年龄、资历、学问,一概践行着五四时期“工读神圣”“劳工神圣”的口号。他们[TaMen]当中有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有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毕业生,有中学、小学毕业生,还有当过校长、教员的,但到了法国[FaGuo],却做着一样的苦工:打锤子、用铁锉、扫马粪、扛布袋等等。
留法学生[XueSheng]们用自己的汗水和血泪,革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命,也在赤贫的无产者中找到了自己的同盟。
赵世炎本是“五四”运动中的学生[XueSheng]领袖,又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报考任何一所法国[FaGuo]学校都不在话下。但他说:“我不做文牍,我要去做工。”在最劳累最艰苦的工厂中,他一头扎进了穷困的华工阵营,为他们[TaMen]争取自由之身,教他们[TaMen]识字求学,还创办了《华工周刊》。
越是出身寒苦,越是地狱般的工厂磨炼,也就越容易被“赤化”。李立三在钢铁工厂里受到法国[FaGuo]左翼影响,第一次读到了《共产党[GongChanDang]宣言》。
工作数月之后,学生[XueSheng]们的衣服、容貌、态度已经无一点学生[XueSheng]气,手里也生了厚茧,但在异国饱受白眼,他们[TaMen]心中“救国”的热望反而更强烈了。
打先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