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中国记忆 > 国家记忆 >
寻找毛泽东儿子毛毛之始末--国家年鉴(5)
朱道来浮出
王家[WangJia]珍背着朝鲜战场带回来的军用挎包,来到了赣南腹地瑞金[RuiJin]。
因为“掘地得金,金为瑞”,故名瑞金[RuiJin]的这片土地,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有着独特而不凡的地位。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前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国共产党对于治国理政进行探索、实践的起源地。在那个革命求变的年代里,党在这里创造了缔建一个[YiGe]崭新的赤色中国的奇迹。而红军[HongJun]将士们曾经在瑞金[RuiJin]留下的妻子们、孩子[HaiZi]们,就是留在这块红土地上神奇、神秘的一部分。当年曾经历了五次反“围剿”残酷战争的著名老区,在近二十载岁月的洗涤下,依然这样的年轻,充满着社会主义的青春活力。
王家[WangJia]珍首先找到了瑞金[RuiJin]县县长刘辉山和副县长、红军[HongJun]女战士黄长娇,向他们汇报了自己的工作任务。两位县长满口答应,将尽力支持、协助这项工作。第三天,刘县长在县政府主持召开了老红军[HongJun]、老苏区干部座谈会,在县城工作的十六七位老红军[HongJun]参加了座谈会。他们纷纷打开记忆的匣子,回忆红军[HongJun]长征之前,某某首长把孩子[HaiZi]寄养在某某老乡的家里。但是对于毛毛[MaoMao]留在什么地方却是无人知晓。老红军[HongJun]们在发言中都讲到:当年红军[HongJun]留下孩子[HaiZi]的事,都是秘密进行的,为的是怕消息泄漏出去带来国民党加害的危险,因此一般没有人知道。而且红军[HongJun]走了以后,国民党军队由反动民团配合,在红区实行一次又一次的剿杀,许许多多的红军[HongJun]后代被杀害了,即使有幸存下来的,在那个灾荒频发、病疫又多的年代里,有多少红军[HongJun]子女能活到现在,这是可想而知的。
在座谈会上坐了半天的王家[WangJia]珍听到这些情况,心里凉了半截,因为老红军[HongJun]们对于毛毛[MaoMao]的下落提供不了一点线索。一个[YiGe]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的县份,方圆二三百里,居住着30多万人口,到哪儿去打听毛毛[MaoMao]?村村寨寨走得完吗?王家[WangJia]珍心中一片沉重,但他再难也要寻找的决心却丝毫没有退缩。
“只有走下去,到群众中进行调查!”王家[WangJia]珍带着这样的想法,独自开始了一村又一村的调查了解。然而1个半月过去,走过的村庄七八十个,仍然找不到一点这方面的音信。
心头终日盘旋这件事的王家[WangJia]珍,有一天萌生了去档案馆查找历史资料的想法。果然,他在县档案馆收藏的1934年《瑞金[RuiJin]县志》看到了这样的记事:“共党魁首毛贼泽东,生有一子寄留瑞邑。”虽然这段文字并不能成为什么线索,但王家[WangJia]珍坚信毛毛[MaoMao]确实被寄养在瑞金[RuiJin]。“只要毛毛[MaoMao]还活着,我一定要找到他!”这是王家[WangJia]珍的心语。
一天傍晚,住在叶坪乡政府的王家[WangJia]珍,在村口遇上两个收工回来的农民,同他们聊谈起来。一个[YiGe]年过六旬的老农忽然想起来了,告诉王家[WangJia]珍:听说朱坊村有个叫朱盛苔的农民,在当年收养过一个[YiGe]红军[HongJun]的孩子[HaiZi],据说孩子[HaiZi]的父亲是一位红军[HongJun]的“佬子”。
无形中获得一个[YiGe]重要线索,王家[WangJia]珍大喜过望,决计第二天一早就去朱坊。
朱坊村,离叶坪乡政府所在地8华里,是个散落着200多户农家的贫困村庄。王家[WangJia]珍进到村里经过打听,找到了朱盛苔及其妻子黄月英。这对50多岁的夫妇[FuFu]听了王家[WangJia]珍的发问后,几乎同时点头作答:“我们是收养过一个[YiGe]红军[HongJun]孩子[HaiZi],叫朱道来。”“哦,道来他人呢?”王家[WangJia]珍惊喜得睁大了眼睛,心里升腾起巨大的喜悦。可是,农民夫妇[FuFu]的回话又让他不由自主地愣了一下,禁不住惊出了声音。朱盛苔神情有些悽然地回告王家[WangJia]珍:“道来他,被人领到南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