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中国记忆 > 国家记忆 >
折戟三门峡水库教训 折腾30多年最终回原点--国家史册(3)
3月29日,周恩来[ZhouEnLai]写信给毛泽东[MaoZeDong],请他审阅批准1952年做出的水利工作决定。1953年是中国由经济恢复阶段走向“一五”计划建设的第一年。苏联[SuLian]援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的主要部分正在磋商。
在水利部和黄河[HuangHe]水利委员会的要求下,经周恩来[ZhouEnLai]与苏联[SuLian]方面商谈,决定将根治黄河[HuangHe]列入苏联[SuLian]的援建项目。1954年1月,以苏联[SuLian]电站部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副总工程[GongCheng]师柯洛略夫为组长的专家组来华。2月到6月,中苏专家120余人,行程12000公里,进行黄河[HuangHe]现场大勘察。苏联[SuLian]专家肯定了三门峡[SanMenXia]坝址,柯洛略夫说:“任何其他坝址都不能代替三门峡[SanMenXia]为下游获得那样大的效益,都不能像三门峡[SanMenXia]那样能综合地解决防洪、灌溉、发电等各方面的问题。”根据苏方的建议,国家计委于当年设立了黄河[HuangHe]规划委员会。
黄万里[WanLi]上书反对修建
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召开。会上,人大报告将三门峡[SanMenXia]水库[ShuiKu]的修建上升到了政治高度,提出“黄河[HuangHe]清,圣人出。圣人出而天下治”。这样一来,即使原先对工程[GongCheng]持反对意见的人也只有噤若寒蝉了。决议的结果是全体人大代表一致举手通过修建三门峡[SanMenXia]工程[GongCheng]。消息传出,举世瞩目,周恩来[ZhouEnLai]感慨道:“作了这么一个世界性的报告,全世界都知道了。”
周恩来[ZhouEnLai]具体负责三门峡[SanMenXia]工程[GongCheng]机构的组建工作,成立三门峡[SanMenXia]工程[GongCheng]局。
然而,工程[GongCheng]局首先遇到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即由谁来领导,是水利部还是电力部?苏联[SuLian]专家的意见是由电力部管,因为水电站归根结底是用来发电的。但水利部的意见也振振有词,他们认为建国后的重大水利工程[GongCheng]都是在水利部领导下进行的,经验自不待言,技术力量也很完整。虽说水电站最终用来发电,但建造水电站,首先要制服水,没有水,哪来电?
争论持续到了11月2日。在当天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周恩来[ZhouEnLai]确定了集中力量、共同负责的主导思想,调湖北省省长刘子厚任三门峡[SanMenXia]工程[GongCheng]局局长,黄委会主任王化云任副局长,再从水利部和电力部分别抽调了许多工作人员。
就在工程[GongCheng]局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时,一个德国的水利专家来到三门峡[SanMenXia]坝址。经过勘测,他断言:“在三门峡[SanMenXia]筑起大坝,无疑是在修建一个祸害关中的死库!”
无独有偶,1956年5月,黄河[HuangHe]规划委员会收到黄万里[WanLi]的意见书,反对修建三门峡[SanMenXia]水库[ShuiKu]。黄万里[WanLi]是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黄炎培的儿子,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工程[GongCheng]学博士,在清华大学任教。据黄万里[WanLi]当年的助教回忆:“黄先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人耿直,敢说敢言,不管什么时候,不管针对谁,他都是照说不误,有时可以说是口无遮拦。在他对三门峡[SanMenXia]工程[GongCheng]的意见中,这种性格得到了体现。”
黄万里[WanLi]的意见书全面否定了苏联[SuLian]专家的《三门峡[SanMenXia]工程[GongCheng]初步设计要点》,并指名道姓地说邓子恢副总理的人大报告“不正确”。1957年上半年,三门峡[SanMenXia]工程[GongCheng]即将开工。黄万里[WanLi]孜孜不倦地在清华的课堂上给学生讲述他对三门峡[SanMenXia]工程[GongCheng]的看法:一是水库[ShuiKu]建成后很快将被泥沙淤积,结果是将下游可能发生的水灾移到上游,成为人为的必然灾害。二是所谓“圣人出,黄河[HuangHe]清”的说法毫无根据,缺乏最起码的科学精神。因为黄河[HuangHe]下游河床的土质为沙土,即使从水库[ShuiKu]放出的是清水,也要将河床中的沙土裹挟而下。
6月,由周恩来[ZhouEnLai]主持,水利部召集70名学者和工程[GongCheng]师在北京饭店开会,给苏联[SuLian]专家的方案提意见。苏联[SuLian]专家的方案描绘了一幅三门峡[SanMenXia]水库[ShuiKu]建成后的美好图景。首先,降低黄河[HuangHe]的水流速度,解除洪水威胁;其次,拦蓄上游全部来沙,下泄清水,实现“黄河[HuangHe]清“,使下游河床不再淤高。同时,调节黄河[HuangHe]水量,初期灌溉2220万亩,远景灌溉7500万亩。最后,装机90千瓦,年发电量46亿度。总之,修建三门峡[SanMenXia]水库[ShuiKu]可以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
然而,由于黄土高原生态恶化,黄河[HuangHe]上游的水土持续流失,泥沙只会越积越多。而下泄的清水冲量过大,会造成黄河[HuangHe]下游改道的危险。这些都是苏联[SuLian]专家浪漫的方案里不曾提及的。并且,根据苏方的设想,三门峡[SanMenXia]的设计蓄水位是海拔360米,相应库容647亿立方米,水库[ShuiKu]回水末端到达西安附近,关中平原需要大量移民。
黄万里[WanLi]给与会人员算了笔账:360米的库区水位,意味着要淹没农田333万亩,移民90万人,代价相当高昂。因此,他从根本上反对修建三门峡[SanMenXia]水利工程[GongCheng]。
而时任电力部水电局高级工程[GongCheng]师的温善章则提出了一个“低坝、小库、滞洪、排沙”的折中方案。低坝小库是为了减少受损耕地,滞洪排沙更是客观冷静的结论,因为黄河[HuangHe]含沙量之巨世人皆知,拦沙完全是螳臂当车,饮鸩止渴。待上游因泥沙淤积而河床升高,整个关中平原都有被淹之虞。
遗憾的是,正如梁思成挡不住北京城墙被拆的厄运一样,黄万里[WanLi]也拦不下三门峡[SanMenXia]工程[GongCheng]的上马,那是一个用“阳谋”“引蛇出洞”的年代,谁也不敢在政治上落伍。于是,宁左勿右的学者们一边倒地选择支持苏联[SuLian]专家“高坝、大库、蓄水、拦沙“的方案。
当夜,黄万里[WanLi]写了篇小说《花丛小语》,愤然道:“文人多无骨,原不足为奇,主要还是因为我国学者的政治性特别强。章某(张光斗)原来有他自己的一套治理黄河[HuangHe]的意见,等到三门峡[SanMenXia]计划一出来,他立刻敏捷地放弃己见,大大歌德一番,并且附和着说‘圣人出而黄河[HuangHe]清’,从此下游河治。他竟肯放弃了水流必然趋向挟带一定泥沙的原理,而腼颜地说黄水真会清的,下游真会一下就治好,以讨好领导的党和政府。试想,这样做,对于人民和政府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害?他的动机是爱护政府还是爱护他自己的饭碗?这些人也就是我们的党和政府最喜爱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