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古代文明 >
忽必烈两次入侵日本内幕:台风将胜利化为泡影--中国年鉴网(3)
最关键的战斗自然将在九州进行。虽然日本[RiBen]人知道蒙古大军正在开过来,但是他们[TaMen]的准备工作做得还很粗略。他们[TaMen]的经济状况无法在九州维持一支规模可观的军队,他们[TaMen]也没有一个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政权去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投入战斗。他们[TaMen]根本无法对付蒙古人的远程武器,包括十字弓和各种各样的弹射器。他们[TaMen]的指挥官缺乏实战经验,与身经百战的蒙古统帅无法相比。日本[RiBen]军队长于肉搏,但是蒙古军队习惯于以组织严密的小组为单位集体作战,这种战术是日本[RiBen]人所不熟悉的。所以,当蒙古军于11月19日在九州东岸的博多登陆时,日本[RiBen]人处于绝对的劣势。蒙古军在进军之前鼓乐齐鸣,其战阵和攻击方法使得日本[RiBen]人毫无招架之力。第一晚的战斗就使日本[RiBen]军队遭受了人员和装备的重大损失。他们[TaMen]的残兵败将更是不堪一击。溃败看来是在所难免了,那天晚上,惟一使他们[TaMen]大难不死的是无边的黑暗。
但大自然为日本[RiBen]人提供了更好的保护。就在同一天晚上,海面突然起了风暴。高丽[GaoLi]水手马上对蒙古将领说,他们[TaMen]必须回到船上,把船开往海上,直到风暴消退。否则,他们[TaMen]的船只就会与岸边的岩石相撞而沉没,那样,他们[TaMen]将失去惟一的撤退工具。蒙古人勉强同意了,并开始从博多撤退。一些日本[RiBen]人追击并杀死了一些正在撤退的蒙古兵。然而,那天晚上蒙古兵遭受的大多数伤亡都发生在海上。狂风、巨浪和礁石把几百艘船只击成了碎片。根据一些记载,蒙古军有1.3万人因此丧生。日本[RiBen]人因这场风暴而大难不死。蒙古人的远征以彻底的失败而告结束,残余的蒙古军驶回了老家,向忽必烈报告了这次惨败。
由于大汗正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征服南宋的战役中,他无法腾出手来立即向日本[RiBen]人复仇。相反,1275年忽必烈又向日本[RiBen]派遣了一个使团,由杜世忠和何文著带领,要求日本[RiBen]称臣,以免再度兴师入侵日本[RiBen]。日本[RiBen]当局正因为最近的军事胜利而趾高气扬,并相信他们[TaMen]的神拯救了他们[TaMen],于是把不幸的使节处死,进一步加深了与中国王朝的嫌隙。对蒙古人来说,再没有什么比这种行径更可恨的了。忽必烈决不能允许这样一种暴行逃过惩罚。但是,直到好几年后他才腾出手来再次兴兵讨伐日本[RiBen]。
13世纪70年代中叶,忽必烈已经平定了高丽[GaoLi],甚至把他们[TaMen]变成了征日战役中的帮手,尽管高丽[GaoLi]人并不情愿这样做。但他无法以同样的手法降伏日本[RiBen]人。他在别处有更多需要操心的事情,特别是对他的帝国领土完整的现实威胁。中亚向他的政治权威提出了更加严重的挑战。他必须首先解决那个地区的问题,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付日本[RiBen]人。
1279年,当最后一位宋帝蹈海淹死以后,忽必烈终于腾出手来,把他的注意力放在征服日本[RiBen]上。而高丽[GaoLi]人作为征日战争的重要依靠力量,也需要时间从1274年的那次远征中恢复元气。那次战争严重破坏了高丽[GaoLi]经济。蒙古人不仅强征了大批粮食,消耗了大量的当地居民的物资,而且征召了大批成年高丽[GaoLi]男性为这次远征服役,只留下很少壮劳力耕田。因而,造成了粮食短缺现象,以至于忽必烈需要定期向高丽[GaoLi]供应食物来纾困。即使到了13世纪80年代末,他仍在向高丽[GaoLi]提供救济粮。但是尽管存在这些问题,忽必烈仍决心要进攻日本[RiBen],而这次行动是失败的,其后果是灾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