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原人大副委员长忆第一代领导人:彭总应大书特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核心提示:我们[WoMen]自太行山分别后有多年没见面了,他的到来使我很高兴也很感动。这表明他重革命友情,尊重知识分子(我是大学毕业)。李老深情地说:“彭老总立了那么大的功,受了那么大的冤屈,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他始终对党忠贞不渝,实在应当大书特书。”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08年第1期,作者:赵春伟,原题:《李雪峰眼中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
李老李雪峰去世已将近5年了(编者按:文章写作于2008年)。我为他做秘书服务了16个年头,曾和他朝夕相处。在那些日子里,我有时坐在他书桌的对面,有时坐在他的病床旁,听着他丰富知识的传播,听着他对往事的述说,这些情景犹如昨日……
对工作[GongZuo]严谨认真,对生活乐观向上
我是从1987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后给李老当秘书的,当时李老是中顾委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他自1979年从安徽返京后,身边没有秘书。我记得自己做的第一件重要工作[GongZuo],就是帮他整理从中办机要局取回的一皮箱东西。皮箱里的物品都是“文革”中没收退回的,有书、信件、手稿、文件汇编等。虽然我知道应该把这些东西分门别类登记好,但是有些东西因为年代久远已有所损坏,如抗战前北平地下党的机密刊物《火线》,上面有署名“胡服”和“KV”的文章,这是当时刘少奇[ShaoQi]同志[TongZhi]的化名和代号。这些文章能够让我们[WoMen]看到1935年至1936年北平地下党在白区工作[GongZuo]斗争的状况,使我们[WoMen]了解到党在20世纪30年代白区工作[GongZuo]中的对敌斗争方针和策略,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
这些用很薄的纸油印出的原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变得又黄又脆,有的已经破损。我面对这些“老古董”无从下手。李老有这方面的知识,在他的精心指导下,从糨糊怎么打,选择什么样的纸修补,到最后重新做封皮用针线装订,每一环节都细致入微,我终于较为圆满地完成了这项工作[GongZuo]。当我望着一排排整理好的书,一袋袋贴着标签和目录的文稿资料,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一是我为此付出的劳动有了成果;二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我的收获很大,这不仅仅是学会整修资料,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整理工作[GongZuo],我了解到李老的许多革命经历,学到不少党史方面的知识,对我以后的工作[GongZuo]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后来在李老身边工作[GongZuo]时间长了,我发现他几十年养成的工作[GongZuo]作风,就是做每一件事都细致、认真、负责,决不马虎敷衍。
李老生活上极有规律。他通常清晨5时左右起床,先在床上做自我按摩半小时至一小时,下床后洗漱,然后到院子里打太极拳、舞太极剑,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他告诉我,他在20世纪50年代末时身体已适应不了紧张的工作[GongZuo],经常头昏疼痛,发起病来什么事也做不成,而且越来越重。1959年,李老随周总理去苏联参加苏共二十一大期间险些晕倒,从苏联回国后,经中央[ZhongYang]批准,开始治病休养。太极拳和太极剑就是在这一时期学会的。他师从上海体院的武术教练、杨式太极拳第三代嫡传傅钟文先生。为了战胜病顽、掌握这门运动的精髓,他不仅仅是把它当成单纯的身体锻炼,而且还研究了中国各家太极拳的发展历史,并交了不少这方面的朋友。这一健身运动一直伴随了他40多年,对他的健康长寿起到药物难以替代的作用。在住进医院的最后几年里,“生命在于运动”这一信念始终支撑着他与病痛顽强地抗争。
1999年11月下旬,李老刚刚从死亡线上被抢救过来,神志还不是很清醒,就开始了床上运动,先活动手脚,再转到胳臂和腿。随着病情的好转,运动从床上移到床下,他能走则走,走不动也要坐着锻炼,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对生活的热爱,汇成一股巨大的精神能量,不断激励着他战胜各种困难,从而使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就是这种永不服输的信念,使他老人家不停奋斗,使他能够在80岁高龄时还登上张家界的天子山(上下7300个台阶,行程一天),俯瞰天下奇景;使他在82岁时登上泰山“一览众山小”。他一生勤奋学习,从不言老。从他看过的书上那圈圈点点的眉批,从他每天剪报上的那道道红杠,我们[WoMen]能够看出他在不断地思考,不断渴求新的知识,了解天下的政治、经济、军事、自然、社会、哲学、文学、艺术、体育等等动态。直到躺在病床上不能讲话了,还在关心了解天下大事。李老在最后几年里,一直住在医院,虽然环境变了,但是他的生活规律没变。他每天除去看报、读书、看电视新闻外,还要定期请一些原来在他身边工作[GongZuo]过的老同志[TongZhi]来医院为他讲国内外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