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毛泽东见尼克松时为何说“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中国年鉴社
核心提示:1972年2月,毛泽东在与尼克松的会谈中说:“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要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死也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就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所以就打乒乓球。”他借这次谈话批评了闭关自守的错误,准备开拓对外[DuiWai]经济工作。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资料图)
文章摘自《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作者:陈东林 原题为《20世纪50~70年代中国[ZhongGuo]的对外[DuiWai]经济引进[YinJin]》
改革开放前,中国[ZhongGuo]的对外[DuiWai]经济引进[YinJin]曾经有过三次较大规模高潮,分别是: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引进[YinJin]苏联[SuLian]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70年代初期向西方国家引进[YinJin]成套技术设备[SheBei]的“43方案”,1978年签订对外[DuiWai]引进[YinJin]22项重点工程的“78计划”。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评价这三次引进[YinJin]高潮,概述了改革开放前中国[ZhongGuo]对外[DuiWai]引进[YinJin]的历程,指出国际国内背景的巨大变化是三次引进[YinJin]的指导思想、对象、手段、规模有显著不同的主要原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首先,必须根据不同的国际环境和国内需要,采取与时俱进的不同开放方式。其次,中国[ZhongGuo]要想富强,必须通过与国际接轨的贸易方式在竞争中解决全面对外[DuiWai]开放问题,闭关自守的拒绝引进[YinJin]或者“一边倒”式的单向引进[YinJin],都只能是权宜之计。最后,引进[YinJin]并不是单纯的利用设备[SheBei],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消化,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扶持自己的工业体系。本文所整理列举的三次对外[DuiWai]引进[YinJin]项目[XiangMu]内容,也填补了过去研究中的一些资料空白,厘清了过去一些不准确说法。
20世纪50~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DuiWai]经济引进[YinJin]历程,出现过三次高潮,可以用156—43—78三个数字作为代表。“156”,是指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引进[YinJin]苏联[SuLian]援助的重点工程,简称“156项”;“43”,是指70年代初期向西方国家引进[YinJin]预定43亿美元[MeiYuan]成套技术设备[SheBei],简称“43方案”;“78”,是指1978年签订对外[DuiWai]引进[YinJin]协议额度78亿美元[MeiYuan]成套技术设备[SheBei],一度被称为“洋跃进”。这三次引进[YinJin]高潮,国际国内背景不同,引进[YinJin]对象、手段和指导思想也不同,分别代表了改革开放前中国[ZhongGuo]对外[DuiWai]引进[YinJin]的不同时期的特点。本文拟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中国[ZhongGuo]走上对外[DuiWai]开放道路的探索历程。
三次对外[DuiWai]引进[YinJin]高潮的基本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ZhongGuo]共产党已经看到了引进[YinJin]外资和技术设备[SheBei]的重要性。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和美军观察组成员谢韦思谈话时,认为未来中国[ZhongGuo]工业化必须有自由企业和外国资本的帮助,中国[ZhongGuo]可以为美国提供“投资场所”和重工业产品的“出口市场”,并以工业原料和农产品作为美国投资和贸易的“补偿”(注:董志凯等:《延安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思想》,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14—115页。)。但是,中国[ZhongGuo]内战爆发以后,美国支持国民党政权的态度使中共迅速把寻求对象转向苏联[SuLian]。1946年12月,苏联[SuLian]外贸部代表与中共的东北行政委员会进行了第一次贸易谈判,东北以粮食、煤炭向苏联[SuLian]换取军用物资、民品和原材料。当时主要为了战时需要,修复一些铁路电站,还谈不上引进[YinJin]建设。1949年2月16日,中共中央指示华北局和东北局,应尽量与苏联[SuLian]和新民主国家发展进出口贸易,然后才是西方国家,由此确定了中国[ZhongGuo]对外[DuiWai]贸易的基本方针(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136~137页。)。
“156项”(注:有关“156项”的基础材料,过去没有系统地整理过,包括哪些项目[XiangMu],实际有多少项,有很多不同说法。1983年国家计委基本建设综合局经过对国家计委、中央档案馆、国家经委的大量档案进行长期调查研究,第一次将“156项”的形成、变化和建设规模、建设进度等情况综合整理出来,写成《“一五”156项建设情况(实际正式施工项目[XiangMu]为150项)》,确定为150项。但因文件长期未公布,学术界长期对“156项”仍然不够清楚。现根据整理者的提供,于本文中引用,并列成附表1。在此谨予注明,以表谢忱。)1949年12月~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SuLian],与苏方进行了最高会谈,把经济援助作为最重要问题,签订了苏联[SuLian]向中国[ZhongGuo]提供贷款的协定,苏联[SuLian]政府表示愿意分期分批帮助中国[ZhongGuo]设计建设项目[XiangMu]和提供成套设备[SheBei]、物资。经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赴苏联[SuLian],至1952年底陆续商定了苏联[SuLian]帮助中国[ZhongGuo]恢复与建设的第一批50个重点项目[XiangMu],主要是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原材料工业和国防工业。1953年,以国防工业为重点又与苏联[SuLian]签订了第二批供应成套设备[SheBei]建设项目[XiangMu]协议书,共91个项目[XiangMu]。1954年,又与苏联[SuLian]签订了第三批苏联[SuLian]供应成套设备[SheBei]建设项目[XiangMu]协议书,引进[YinJin]能源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等项目[XiangMu]共15项,并决定扩大原订141项成套设备[SheBei]项目[XiangMu]的供应范围。至此,与苏联[SuLian]签订的援建项目[XiangMu]共计达到156项,1955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颁布,通称“156项工程”。后来由于有的项目[XiangMu]改名,有的项目[XiangMu]重复计算,还有的项目[XiangMu]未建,实际正式施工的项目[XiangMu]为150个(注:据国家计委基本建设综合局编:《“一五”156项建设情况(实际正式施工项目[XiangMu]为150项)》,1983年6月8日。)(见附表1)。1958、1959年中国[ZhongGuo]又与苏联[SuLian]签订了几个供应成套设备[SheBei]的中苏协定,共计有100多个建设项目[XiangMu]。整个1950年代与苏联[SuLian]签订协定由苏联[SuLian]帮助中国[ZhongGuo]建设的成套设备[SheBei]建设项目[XiangMu]共计304项,单独车间和装置64项。到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终止经济合同,这304项中全部建成的有120项,基本建成的29项,废止合同的89项,由中国[ZhongGuo]自行续建的66项;64项单独车间和装置中建成的29项,废止合同的35项。1950年代中国[ZhongGuo]和东欧各国签订协定引进[YinJin]成套设备[SheBei]建设项目[XiangMu]116项,完成和基本完成的108项,解除义务的8项;单项设备[SheBei]88项,完成和基本完成的81项,解除义务的7项(注:彭敏主编:《当代中国[ZhongGuo]的基本建设》(上),中国[ZhongGuo]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