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大饥荒开仓放粮第一案真相:查无此事 照样死人--国家史册(2)
大量死人事实并未及时向市委汇报
有人抢粮了。
1960年1月,重庆市长寿县公安局接到下洞生产队一户农民的报案,他们家约20斤口粮在夜晚被不明身份的人抢走。局长李在明对此非常重视,带了治安股长和刑警队长亲自赶往现场。
“那时20斤粮是要命的事,机关干部每月才供应19斤粮。老百姓平均每天最多也就三两粮,农民把观音土晒干了,就吃这个。这东西吃了之后大便拉不出来,是没有办法的办法。”51年后,79周岁的李在明在长寿家中向记者回忆起此事,仍忍不住唏嘘。
到了现场,李在明注意到,报案者阶级成分为中农,家庭非常贫困,泥巴与木板糊成的房屋破烂不堪,床上没有被褥,仅有几张烂油纸盖,院子里席子上晒着观音土。在回答李在明的提问时,这对40余岁的夫妇显得非常不自然。
“你们家几口人?”他问。得到的回答是:五口,还有三个娃娃。娃娃都去亲戚家了。
“他的亲戚怎么会给他养三个娃?”面对因饥饿而脸部严重浮肿的农民夫妇,李在明内心产生了怀疑。饥饿此时是长寿县最普遍的现象,浮肿的不仅是农民。“我也浮肿,跑都跑不动,县委书记纪俊仪也浮肿。吃个糠丸———主要是现在用来喂猪的糠做的,那时要县里批准,当治浮肿病的药吃。”李在明说。
李在明要这对夫妇带他们去亲戚家核实情况。他俩的眼泪就下来了,道出实情:孩子没有送去亲戚家,而是饿死了两个。尸体就扔在他家附近,一个准备安插电线杆的一米左右的土坑中,上面简单盖了点薄土。
根本没有人抢粮食,这对农民夫妇是报假警。为什么隐瞒孩子死去的事实?“饿死人了,他们也怕……另外,这样他们可以多领两个人的口粮。”李在明说,他很清楚,这是贯彻错误方针导致的结果,内心很不是滋味。他又去了数公里外的另一个村子去看了看,发现那里也死了五六个人。
他立即向长寿县委书记纪俊仪做了汇报。纪俊仪是李在明的入党介绍人,两人都是山东过来的南下干部。
“纪俊仪的原话是:你谈的是真的么?我说:你是我的老领导,这么大个事,我敢讲假话么?他说:如果确实如此,那我这个县委书记该杀头。老百姓饿死,我都不晓得。他很紧张也很自责,说马上下去看看,向市委汇报要粮。”李在明特别强调,纪俊仪当时不是一般的沉痛。
据孙建人文章,这一天是1960年1月19日,纪俊仪刚刚知道自己领导的长寿县出现饿死人现象:“早在两个月前的1959年11月,长寿县就有人患水肿病,当时这种现象在大面积饥荒的四川并不鲜见。日渐衰弱而又无粮可吃的饥民把谷壳磨成粉、把野生蕨根和土茯苓挖出来磨成面……但凡能想到的无毒的可以吃的,人们都千方百计弄来填进了肚子,还是没有遏止住水肿病蔓延的势头。到了12月,长寿县数十万人中已有相当多的人得了水肿病,在今天有案可稽的,是县志上记载有9万多人。凭经验,纪俊仪意识到,饿死人的事不会仅限于渡舟一个区,全县所有的区可能都不会幸免。他下令紧急调查全县的死人情况。6天之后(1960年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七),数据出来了,全县10个公社每个的死亡人数都已上百,多者甚至数百!”
在纪俊仪1988年对长寿县党史研究办的口述(傅道全整理)中,对此有更为明确的说法:“我下乡调查,全县死了3000多人,再调查,全县死上万人了。”
面对大批人饿死的事实,纪俊仪并没有马上向市委汇报。孙建人文章称,在当时“左”的氛围下如实反映存在的问题,“风险是明显的,弄不好,一顶‘给新社会抹黑’的右倾帽子,就会戴在头上。纪俊仪硬着头皮让县公安局向重庆市公安局作了汇报。”
按纪俊仪的口述,他在除夕这一天向市领导做了长寿饿死人的汇报,此时距李在明告知死人消息已近十天。而重庆市领导同样没有马上拨粮救济,一直延误到正月初二———也就是1月29日。“就这三天,腊月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死人数字由一万多增加到两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