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大饥荒开仓放粮第一案真相:查无此事 照样死人--国家史册(3)

  

  “1959年初秋即开始饿死人”

  “如果重庆不支援粮食给长寿,长寿还要多死人。我们发现得早,我们也没有隐瞒这个事情,在长寿,死人这个阶段,长寿县委的我、牟克波、荣春萱、刘克瑞经常下乡了解情况,解决问题。长寿损失还是有,今天说,还比较大,但是比较起来在重庆市算好的。”纪俊仪在1988年的口述中这样说。

  纪俊仪没有隐瞒灾情么?他是1960年1月才刚刚知道长寿饿死人的消息么?

  1955至1961年任长寿县委秘书处秘书(相当于现在县委办公室主任)的郑德芳说,他在1959年秋天就知道饿死人的事实,在他的老家———长寿县渡舟公社凡安桥生产队。

  “大概9、10月份的样子,那时二季稻还在地里长起,没有收割。一天下午,纪俊仪和我说,去乡下看看。”郑德芳回忆,他们还没到凡安桥,因看见一头牛在二季稻田里吃谷子,纪俊仪就让车子停下来牵牛。这时凡安桥的一个老太太拄个棒棒,拿个破钵走了过来。“我问她去哪里,她说去刘家壪的大食堂要稀饭吃———那时哪里有干饭吃,能吃上稀饭就不错了。凡安桥的大食堂早就断炊了,她说冉炳林家已经死了好几个人了。纪俊仪听了就很恼火,他说荣春萱(县委副书记,也是山东南下干部)在这边大食堂驻点,怎么没听反映这个情况。他回去打电话问问。我们这才发现下面死人了。但之后纪俊仪和荣春萱怎么说的,我就不知道了。”

  郑德芳的记忆表明,长寿县早在1959年初秋即已饿死人,而纪俊仪对此知情。“我记得是这样的。和纪俊仪不一致的地方,以他说的为准。”作为纪俊仪的老部下,郑德芳无意冒犯他。

  而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显示,在1960年1月之前,长寿县并未向重庆市汇报饿死人情况。

  虽然爱人和孩子在农村,但1959年一整年,郑德芳很少回家,除了“回去没吃饭的地方”,还因为“工作多”。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是个需要大庆特庆的日子。“每个县都要写文章,寄给毛主席,‘一县一文’。这是上面布置的任务,长寿县就落在我头上了。”郑德芳说,他写的文章《高山出平湖,灾年变丰年》,刊发在重庆《人民公社好》杂志上。

  灾年其实并没有变成丰年。但媒体上每天都是利好消息,甚至于在1960年饥荒最严重的时候,《重庆日报》也几乎没有一篇关于饿死人的报道。

  1959年是大跃进的第二年,长寿遭遇了一场天灾。据《长寿县民政志》,长寿经常出现伏旱,干旱天数常达50日左右,而1959年7月4日至9月13日,连晴高温72天———也就是比普通旱年多旱了约二十天。饥荒开始在这里蔓延。

  “为啥饥荒?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大炼钢铁,好劳力都去炼钢了,只剩下老弱病残在家,农田没人搞,红薯都烂在地里。1958年没产多少粮,1959年又天旱,加上四川省领导又充漂亮,收购‘过头粮’(即公粮收购过多)。”郑德芳说。

  长寿县真的没隐瞒死亡人数?

  虽然减产,但包括长寿在内,各县市仍热衷于放高产卫星。在虚报的产量数字下,公粮的“过头”收购,使农民失去了赖以果腹的口粮。救济的不及时,加重了死亡率。据纪俊仪1988年的口述,“我们县里死两万多,涪陵(县)死二十几万,丰都死15万,垫江死15万,江北(区)死17万。”1960年前后在长寿县委秘书处工作的王兴华则估计,涪陵县饿死人最多,有20万,长寿虽少也有5万。郑德芳的估计更多些:5万都不止。

  据《长寿县志》,该县1958年至1961死亡人数分别为19661人、23573人、21030人、15306人,而1955-1957年死亡人数仅为4897、6250、6061人。大跃进期间每年死亡人数较此前高出1万到2万人。不过,官方人口统计也未必精准。曾任长寿县公安局局长李在明说,1960年,长寿县公安局做户籍人口统计时,有意将人口数“多加了一些”。

  1960年,长寿县是否如纪俊仪所说没有隐瞒死亡人数?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