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揭秘红军长征中筹粮手段--国家史册
衣
红军[HongJun]直到1931年年底才有自己的统一军装。是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专门培养红军[HongJun]指挥员的第一所正规高等军事院校也建立起来,但当时红军[HongJun]的着装很不统一:有穿工农装的;有穿从战利品中获得的白军服装的;也有的穿打土豪分来的各色服装。受“十月革命”的影响,还有一部分人头戴列宁帽、身穿灰布红军[HongJun]服装。时任中央红军[HongJun]学校俱乐部主任的赵品三接受刘伯承的命令开始设计新军装,首先是红军[HongJun]学校里的学员每人一套,并逐渐扩展到全军。红军[HongJun]军装一开始仿照前苏联红军[HongJun]军服样式设计,上衣紧口套头,前苏联大部分地区[DiQu]与我国南方的气候有差别,这个设计很不适合南方的气候,于是改为开襟敞口,并缀上红领章;军帽仍用大八角式列宁帽,后来发现帽角太大,不适合中国人的脸型,就改为“小八角”,帽前中央缀一颗红五角星。考虑到红军[HongJun]经常要在山地行军作战,选用了不容易暴露目标的灰布衣服。各主力红军[HongJun]长征出发前,大都由苏区政府保障军服供应,不过农村根据地多靠民众手工制衣。中央红军[HongJun]从苏区突围前,每人发放了一套新军装,经过近3个月转战多已磨损。红军[HongJun]占领遵义后休整半月,被服厂日夜开工,为每人补充了一两套新军衣,此后行军9个月未能更换,到达陕北时多数人已衣衫褴褛。
食
长征途中的粮食供应,主要靠打土豪,少数通过捐助、欠借方式解决,筹粮筹款成为各部队[BuDui]一大重要任务。中央红军[HongJun]西征出发正值秋收后,地主大都谷物满仓,便于没收征发。对贫苦农民,红军[HongJun]花钱买粮,不许无偿索取。阿坝地区[DiQu]藏、羌、回、汉各族人民为供给前后在此过往的10万红军[HongJun]的粮食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红军[HongJun]部队[BuDui]进入[JinRu]西南地区[DiQu]之后,将士们的日记或回忆录里,关于缺粮少食的内容逐渐增多,可见食物越来越成为心头大事。当时担任周恩来警卫员的顾玉平回忆说,长征中大家吃的是“包子饭”,就是按定量每人一包,菜也是一份。周恩来和他吃的都是同一种菜,一样的分量。红军[HongJun]自从进入[JinRu]黔藏地区[DiQu],吃大米的机会就越来越少,多以苞谷、青稞麦为主食,一直到了渭河南岸才吃到久违了的大米。有一个关于组织起来学习就地取食的故事:1936年四五月间,红军[HongJun]行军至西康炉霍县境,准备三过草地。朱德请来当地的老百姓,询问这一带有哪些可吃的野菜,获知了许多野菜的形状和名称。朱德甚至借来铲刀、提篓和口袋,亲自率领一个由炊事员、警卫员共10余人组成的小组去采野菜。各路部队[BuDui]都派来了代表,带来他们采摘的60多种可吃的野菜,它们有野韭菜、野蒜、野芹菜、臭蒿子、牛耳大黄等各种奇形怪状的野菜,红军[HongJun]战士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参观他们未来一段时间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