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五虎上将”中毛泽东为何最青睐粟裕和林彪?--中国年鉴
本文摘自《无冕元帅》,张雄文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抗美援朝,是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面临的最具有挑战性,同时也是最艰险、最没有把握的一次大兵团现代化战争。带兵到国门之外作战,并且主要对手是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加上南朝鲜军及英、法、加、印等国组成的“联合国部队[BuDui]”,这对于毛泽东麾下的战将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孙子兵法·始计第一》中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也指出:“两军对敌的一切问题依靠战争去解决,中国的存亡系于战争的胜负。”因而,毛泽东选择入朝部队[BuDui]最高指挥[ZhiHui]员是十分慎重的,为此,将东北边防军司令员的位置空缺,等了粟裕近三个月,林彪近一个月的时间。
毛泽东和军委为何最初选择粟裕、林彪担任入朝部队[BuDui]最高指挥[ZhiHui]员?
显然,因为没有与美军作战而且是大兵团作战的先例,毛泽东只能从最接近现代化战争的解放战争中,解放军诸将领对付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的作战经历,来确定最高指挥[ZhiHui]人选。从1955年授衔的将帅来看,朱德、叶剑英是总部领导人,没有直接指挥[ZhiHui]大兵团作战的经历,且朱德当时已近65岁,年龄显然偏大;贺龙在解放战争中主要负责西北军区的后勤工作,1949年11月建国一个月后,才指挥[ZhiHui]一野18兵团配合二野行动,从陕西进军入四川;罗荣桓、聂荣臻擅长的是政治工作;陈毅的特长也在政治,虽然担任第三野战[YeZhan]军(华东野战[YeZhan]军)司令员,但中共中央于1946年10月即明令:“战役指挥[ZhiHui]交粟裕负责”,并且长期由副司令员粟裕代理司令员或者实际主持野司工作。1950年9月,陈毅在北京出席中共中央召开的各大军区负责人会议,商量出兵朝鲜的问题时,他对毛泽东说:我如今虽担负地方工作,但只要前线需要,一声令下我马上可以穿上军装去朝鲜作战!陈毅明确支持出兵的态度令毛泽东欣赏,但他的主动“投笔请缨”始终没有被考虑。如此,野战[YeZhan]军级的军事主官只有从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徐向前中间选择了。
首先,从兵员数量来看,上述五位将领中,以粟裕、林彪直接指挥[ZhiHui]的野战[YeZhan]军人数最多。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共有五大野战[YeZhan]军。第一野战[YeZhan]军(西北野战[YeZhan]军)司令员彭德怀虽然兼任解放军副总司令,但实际直接指挥[ZhiHui]的西北野战[YeZhan]军,1947年8月成立时仅4.5万人,三个月后,部队[BuDui]增加到7.5万人。1949年2月西野正式整编为第一野战[YeZhan]军时,部队[BuDui]为l5.5万人。1949年6月,军委命令直属军委的华北军区野战[YeZhan]军18兵团、19兵团归第一野战[YeZhan]军建制,总兵力才达到34.4万人。
第二野战[YeZhan]军司令员(中原野战[YeZhan]军)刘伯承,从1946年6月中旬起指挥[ZhiHui]晋冀鲁豫野战[YeZhan]军5个纵队,连同地方部队[BuDui]共有27万人。但1947年8月挺进中原后,指挥[ZhiHui]的中原野战[YeZhan]军只有7个纵队12万人,并率部参加了淮海战役。1949年2月,中原野战[YeZhan]军正式整编为第二野战[YeZhan]军时,刘伯承指挥[ZhiHui]所部辖三个兵团共28万余人。
第三野战[YeZhan]军(华东野战[YeZhan]军)负责战役指挥[ZhiHui]的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粟裕,1947年1月即指挥[ZhiHui]华东野战[YeZhan]军10个纵队及1个特种兵纵队约27.5万余人(不含军区部队[BuDui])。1948年8月指挥[ZhiHui]华东野战[YeZhan]军攻打济南时已为15个纵队达32万余人(不含军区部队[BuDui])。1948年11月的淮海战役中,粟裕指挥[ZhiHui]所部42万人,战后,野战[YeZhan]军达到55.1万人。1949年2月,正式改编为第三野战[YeZhan]军时,部队[BuDui]辖四个兵团约为58万余人(不含军区部队[BuDui])。至1949年12月,第三野战[YeZhan]军发展到82.5万余人(不含军区部队[BuDui])。在1950年准备攻台战役时,粟裕直接指挥[ZhiHui]的最大兵力近65万人。
第四野战[YeZhan]军(东北野战[YeZhan]军)司令员林彪1945年12月底即指挥[ZhiHui]东北民主联军部队[BuDui]27万人(含军区部队[BuDui]),1947年12月,指挥[ZhiHui]野战[YeZhan]军9个纵队、11个炮兵团、1个战车团共42万人。1948年8月,林彪指挥[ZhiHui]东北野战[YeZhan]军四个兵团70余万人(不含军区部队[BuDui])。1950年1月,又指挥[ZhiHui]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YeZhan]军部队[BuDui]150万人(含军区部队[BuDui])。
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解放战争前期一直因病在休养,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并兼任华北军区野战[YeZhan]军一兵团司令员(后改称18兵团)后,才直接指挥[ZhiHui]兵团所属三个纵队(军)作战。1949年3月至4月,他短期间内指挥[ZhiHui]第18、19、20三个兵团及1个炮兵师共25万人攻克阎锡山的老巢太原城(3月底,因病由彭德怀代替指挥[ZhiHui])。
可以说,号称毛泽东“五虎上将”的彭德怀、刘伯承、粟裕、林彪、徐向前五人中,粟裕、林彪指挥[ZhiHui]大兵团作战的时间更为长久一些。彭德怀、刘伯承两人在战争尾期指挥[ZhiHui]过大兵团作战,但兵员数量显然低于50万人的规模。徐向前在红军时期曾经指挥[ZhiHui]8万余人的红四方面军,成为同期直接指挥[ZhiHui]最多兵员作战的将领,但解放战争中的指挥[ZhiHui]规模则远远低于其他四人。在五人中,粟裕被军委评价为“尤其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