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唯一没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国年鉴网(2)
张治中告诉女儿,此时的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令她迅速回国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当中去。
张素我回忆起当时的感受说:“我怎么也得读完我的学士学位再回来,当时是这样想的。可是我父亲[FuQin]一定让我中断学业,回来参加抗战。”
1937 年的8 月,张素我中断学业回到中国,迎接她的不是父亲[FuQin]慈祥的笑脸,而空前惨烈的“淞沪会战”。
“来接我的人说,你爸爸现在在苏州那里准备战斗了,要到前线去了,你赶快到苏州去看一眼你爸爸。”8 月11 日,张素我在苏州见到阔别两年的父亲[FuQin]后,“父亲[FuQin]叮嘱我速回南京帮助母亲[MuQin],照顾好弟弟妹妹。当天晚上张治中便率部赴沪作战。”12 日,张素我到了南京,家里也知道父亲[FuQin]要上战场,“但没想到第二天,战争就爆发了。上海顿时变成了战场。我在南京待了两个多星期,母亲[MuQin]决定和我带着弟妹们一起迁往安徽老家”。
从1937 年8 月13 日到9 月23 日,张治中不分昼夜指挥大战,以致体力疲惫到不堪想象的地步,加上在苏州遭到蒋的指责而精神苦闷。张治中决心致函蒋介石[JiangJieShi]辞职,含泪告别将士离开了战场。
1937年8月13日凌晨,驻上海日军以冲入虹桥机场的水兵被击毙为借口,突向驻八字桥一带的中国守军进攻;同时,日本军舰也开始炮轰上海市区。14日拂晓,张治中指挥第87和第88师予以还击;同时出动空军轰炸日军陆战队及其司令部,炸伤旗舰“出云”号。“淞沪会战”是8年抗战中非常激烈烈的战役,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发挥了重大作用。
为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张治中题字:“为民族生存而战”
张素我对父亲[FuQin]的苦闷记忆犹新,她说:“父亲[FuQin]辞职以后也回到了安徽老家。他很苦闷,每天都很晚睡觉,把喜欢看的古书拿了出来看。”
张一纯说:
“父亲[FuQin]太累了,他想休息,就回到安徽,之后就到了湖南。到湖南有一个事,当时让他执行“焦土政策”,让火烧长沙城,结果将他革职查办。”
没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在十年“内战”期间,“国共”两党兵戎相见,军事斗争日趋激烈。为了避免与“中共[ZhongGong]”作战,不违背自己的救国宗旨,张治中主动请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教。
1938 年,张治中出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他恢复了与“中共[ZhongGong]”隔绝了十年的友谊关系,在湖南维护与“中共[ZhongGong]”的合作关系。当时徐特立是“中共[ZhongGong]”派驻湖南的代表,周恩来[ZhouEnLai]、叶剑英也常去长沙。张治中在湖南任内期间,与中共[ZhongGong]领导人融洽相处,“即有小事故,我们[WoMen]也能开诚布公,求张治中给《观察日报》的题词。
“皖南事变”发生后,他向何应钦陈述意见,认为“对共产党问题,应有冷静之考虑,慎重之措施,勿任有成见而好冲动者为无计划、无限制之发展”。在国民党研究“皖南事变”善后处理办法的会议上,他因
反对撤销新四军的番号激怒白崇禧,质问他:“你身为政治部长,如何能说此种话!”
1946 年2 月25 日,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ZhouEnLai]在重庆签订军事方案,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一个小插曲。在整编数字方面,“中共[ZhongGong]”初步要求16 个军48 个师,而蒋介石[JiangJieShi]则始终坚持“12师之数,乃中央所能允许之最高限度”。最后“中共[ZhongGong]”让步,希望整编成24 个师,最少20 个师。张治中特别同蒋作了长谈说:“‘中共[ZhongGong]’本来拥有正规军100 万,民兵200 万,现在愿意从48 个师的要求降为24 个师,最少20 个师,是很大的让步,我们[WoMen]是可以考虑接受的。”还特别指出:“国军整编后缩成50 个师,仅指陆军,此外还有海军、空军,陆军中还有其他兵种如宪兵、工兵、炮兵、轻重兵等,‘中共[ZhongGong]’是没有的,我军始终占极大优势,希望到此达成协议吧。”两人正争得面红耳赤,蒋的随从参谋皮宗敢陪同马歇尔进来。马见状甚为惊讶地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蒋气愤地说:“我正在和共产党代表谈判!”
重庆谈判毛泽东[MaoZeDong]住进张治中官邸与三到延安[YanAn]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JiangJieShi]三次电邀毛泽东[MaoZeDong]到重庆共商国事 1。张一纯说,“早在1943 年夏季的某一天,蒋介石[JiangJieShi]就突然约父亲[FuQin]去说:‘我想请毛泽东[MaoZeDong]到重庆来,你觉得好不好?’” 张治中曾对此回忆说:蒋介石[JiangJieShi]随后就亲笔写一封给毛的信交我。此时,恰逢林彪即将回延安[YanAn],我在家为其践行,那天晚上就把信交给了林。
在毛泽东[MaoZeDong]应邀到重庆之前,“国共”双方实际上早有接触。1944年5月,国民党方面派张治中、王世杰为代表与“中共[ZhongGong]”方面派出的代表林伯渠、林彪等,相约到西安谈判,这是毛泽东[MaoZeDong]到重庆谈判的前奏。
工作人员在重庆时会客、办公。”
毛泽东[MaoZeDong]来重庆前,张治中陪周恩来[ZhouEnLai]到桂园看房子。那时,年幼的张一纯非常好奇,跟在他们身边边走边看。在看房过程中,张治中告诉周恩来[ZhouEnLai]:“为了保证毛先生的安全,我决定派政治部警卫营的一个手枪排担任警卫工作。”周恩来[ZhouEnLai]听后略作沉思,说:“这样一来,发生任何事情,责任都是你张治中的。我建议,你把这个责任推给重庆的警备司令。你的人可以换成便衣,做内部保卫。”
张一纯说,父亲[FuQin]深感这位老朋友的信任和良苦用心,采纳了周恩来[ZhouEnLai]的建议。
张治中带着秘书、参谋、副官和厨师搬往复兴关(旧称浮图关)的梅园暂住,让夫人迁往山洞乡下。张一纯和妹妹素久是年纪最小的两个孩子,正在德精小学上学,“因学校就在桂园附近,所以没有搬走,与工勤人员暂住进平房”。
除调来一名厨师外,其余都是桂园原有人员。毛泽东[MaoZeDong]从机场来到桂园,先在客厅休息。当时按四川的习惯,待客饮茶用的是黄铜托底的盖碗茶,服务员何守源向毛泽东[MaoZeDong]敬茶时,由于紧张,不慎将茶杯碰倒,把地毯弄湿了。
毛泽东[MaoZeDong]在桂园期间和周恩来[ZhouEnLai]住在楼上,王炳南则住在楼下客厅后面一小间里,外人进楼、上楼,都需经王炳南安排和陪同。
张一纯说:“在我父亲[FuQin]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去世了,只有一个人在世,他叫张立钧,是我的亲表姐夫,已经90 多岁了。他先是当副官,后来当参谋。”
张治中的参谋张立钧回忆说:“蒋介石[JiangJieShi]和毛泽东[MaoZeDong]会谈多次,曾亲临桂园拜访毛泽东[MaoZeDong]并在楼前合影。这期间,各界知名人士来访频繁,有时要临时加客饭,桂园的工勤人员就去附近餐馆购买,附近餐馆、商店都知道桂园是张治中的官邸,都不敢怠慢。”
桂园也是“国共”双方代表的谈判地,除了白天谈,更多的是在晚间谈,还经常谈到午夜。“到了深夜,就需要吃一些夜宵充饥。我们[WoMen]虽然偶尔有所准备,但更多的是措手不及,只得临时上街追赶卖夜宵的小担,买些汤圆或是江米煮藕之类的甜食给代表们吃……”张立钧回忆道。
桂园也是国民党特务猖獗活动的场所。他们在桂园盯梢,有的化装成小贩、有的打扮成人力车夫、有的在桂园传达室打听来见毛泽东[MaoZeDong]的人士。
“双十协定”签订后,基于毛泽东[MaoZeDong]回延安[YanAn]的空中安全,张治中又亲自伴送毛泽东[MaoZeDong]作专机回到延安[YanAn]。张素初曾回忆说,“后来听说路上曾出现险情。(我)来美后,80年代任职于纽约《中报》,该报社长傅朝枢先生告诉我,他曾当过山西省军阀阎锡山的机要秘书,见到一份机密文件,计划在毛回程路上经过西安时,对他下手,后因父亲[FuQin]陪同未能执行。”
“这是父亲[FuQin]第二次到延安[YanAn],此后他每次到延安[YanAn]时,毛泽东[MaoZeDong]都亲自迎送,并为他举办盛大的欢迎晚会。”张一纯说。
第二天,张治中等飞返重庆时,毛泽东[MaoZeDong]亲自到机场送行,并送上延安[YanAn]特产:皮筒、精毛线、粗呢、红枣等。在去机场的路上,毛泽东[MaoZeDong]和张治中同乘一辆汽车,毛泽东[MaoZeDong]说:“你对和平的奔走是有诚意的。”
张治中问:“怎见得?”毛泽东[MaoZeDong]说:“有几件事情可以证明:第一件是你把《扫荡日报》改为《和平日报》;第二件是康泽办的一个集中营被你撤销了。” 1946 年3 月4 日下午,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ZhouEnLai]组成的军事3 人小组从绥远乘飞机抵延安[YanAn]。
在延安[YanAn]机场,毛泽东[MaoZeDong]陪同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ZhouEnLai]一起检阅延安[YanAn]卫戍司令部仪仗队。“在当晚的欢迎晚会上,父亲[FuQin]对毛泽东[MaoZeDong]说:‘将来你们写历史的时候,不要忘了写上一句,张治中三到延安[YanAn]。’”
张治中讲完话走下台回到座位时,毛泽东[MaoZeDong]对他说:“你将来也许还要四到延安[YanAn],怎么只说三到呢?”张治中说:“和平实现了,政府改组了,你们就搬到南京去。延安[YanAn]这地方不会再有第四次来的机会了。” 毛泽东[MaoZeDong]说:“我们[WoMen]将来是要到南京去的,听说南京很热,我怕热,希望长住在延安[YanAn],开会再到南京去。” 张治中回忆说:“我三到延安[YanAn],他(毛泽东[MaoZeDong])每次都亲到机场迎送,和我恳切谈话,还举行欢迎晚会,请我讲话。”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MaoZeDong]有一次请张治中吃饭,他对同桌的人笑着说:“他是三到延安[YanAn]的好朋友。”
文章摘自《我们[WoMen]的父亲[FuQin]》 作者:周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