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重构历史:一个英国人心中的康熙王朝--中国年鉴网(4)
第二章我用“治”这个[ZheGe]范畴来临摹康熙[KangXi]的内心世界。在这个[ZheGe]部分,我大量运用历史档案。每周以皇帝[HuangDi]之名发布的谕令有上百则。这些[ZheXie]朝廷的文献,只是流通于17世纪中国[ZhongGuo]庞然官僚体系中众多公牍的一鳞半爪。但为求能理解本书[BenShu],读者仅消认识朝廷官僚体系的梗概即可。康熙[KangXi]时代,中国[ZhongGuo]中央官僚体系主要是由京畿(以北京为主)和省级部门所构成。京畿部门归四至六位“大学士”督导,由六部尚书与侍郎直接署理:这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御史考课官僚的行为举止。皇帝[HuangDi]也有专属的“内廷官僚”,负责掌管宫廷内务、御前侍卫、皇家田产;这个[ZheGe]机构是由满人、奴仆与宦官所组成。
京畿大臣督导省级官员。康熙[KangXi]朝大部分期间,中国[ZhongGuo]划分为十八个行省,各省由巡抚主政——这十八个省又分成六个单位,各设“总督”一人管辖。省之下置“府”,府下设“县”,由知县主政,全国共约一千五百位知县。当时中国[ZhongGuo]的实际人口数约莫一亿五千万人,粗略估算,平均每位知县下辖十万人。知县在地方皂吏的辅佐之下,负责征课每年总值约二千七百万盎司的白银;这笔税收征集自相当于九千万英亩的农耕地。知县还负责执行法律与维护秩序,以及初步简拔受儒家典籍熏陶的年轻学子。这是中国[ZhongGuo]官僚体系独步于世的特质:经府、州、县科考录取者是为“生员”;经省级“乡试”科考录取者是为“举人”;二三百名举人参加每三年一试的“会试”而及第者,是为“进士”,其中佼佼者,得以高升入帝国的儒学重镇“翰林院”,从事研究与文艺的工作。举人与进士大抵能在京城或各省官僚体系中历任要津,扶摇直上。
对康熙[KangXi]而言,“治”意味着对整体帝国的经济和文教结构,乃至黎民百姓的生死以及他们[TaMen]人格的启发与形塑,承担终极的责任。对康熙[KangXi]治理思想最重要的影响,无疑是“三藩之乱”这场涂炭生灵的内战,这场乱事缘起于康熙[KangXi]十二年,延宕八年之久。这三位藩王分别是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朝廷为了酬庸三藩王在崇祯十七年间襄助满人推翻明朝,在中国[ZhongGuo]西部、南方赐封他们[TaMen]大片领地,他们[TaMen]在各自领地的经略形同独立王国。康熙[KangXi]十二年,在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康熙[KangXi]决定撤藩,让吴三桂和其他两位藩王离开他们[TaMen]的领地寓居关外。康熙[KangXi]不顾群臣的极力反对,一意孤行执意削藩,结果正如群臣的示警,掀起了一场羁延多年、民不聊生的动荡,几乎葬送了康熙[KangXi]的王朝。
虽然乱事在康熙[KangXi]二十年终告平定,但康熙[KangXi]仍以三藩之乱为炯戒,为他的率尔定夺深感自责,并常以此事为殷鉴,申明睿智的决策是何等困难。黎民百姓在动乱期间的哀鸿遍野烙印他的心头,就如同兵勇的拖沓一样令他勃然动怒;于是在叛乱敉平后,康熙[KangXi]对领兵兴乱的首酋严惩治罪。不过,康熙[KangXi]是依大清律例之叛乱刑责裁夺定罪,而非乾纲独断。康熙[KangXi]对死刑案件的普遍关切,提醒我们,中国[ZhongGuo]人的断案并非恣意妄为:大清律例精致细腻,为各级朝廷命官提供审判时法条解释和诉讼程序的依据。(类似的管理措施,也存在于一体化、标准化的繁杂课税机制。康熙[KangXi]五十一年,康熙[KangXi]谕令冻结“丁”税的税额,作为后代税赋的定额标准,以彰显中国[ZhongGuo]国力的昌盛,并抑止朝廷挥霍无度的开支。)
第三个范畴是“思”。在这一章里,我们走出皇帝[HuangDi]践行和常理的世界,转进他在面对史无前例的现象时难以捉摸的反应。根据康熙[KangXi]的认知,成功的思想有赖于心灵的开放和弹性因应。这有别于正统理学家所标榜的严守知识法度,扬弃无谓的冥思空想及对道德统整性的坚持。康熙[KangXi]对理学家的学说,自然大表推崇、身体力行,儒家典籍也能琅琅上口,宋朝大儒朱熹的“格物”之理信手拈来,一如他频频征引阴阳法则和《易经》之说;但康熙[KangXi]还称不上是学识渊博的哲学大师。相反,康熙[KangXi]的特质在于求知欲旺盛,始终浸淫于探索万物生成与变化之道。终其一生,他在不同的阶段对几何学、机械学、天文学、绘图学、光学、医学、音律、代数都表示过兴趣;在这些[ZheXie]和其他学术领域,推动工程浩瀚的学术和百科全书计划。他在造访孔子故里和墓地时的表现,可见他即便在庄严肃穆的礼仪场合,也毫不掩饰对知识的渴求;在与罗马教廷特使的对话里,我们也可以发现,康熙[KangXi]纵然大发雷霆,也无碍于他对新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