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粟裕:扣押叶飞是奉命行事 不久后我也被软禁--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本文摘自《粟裕战争回忆录》,粟裕(忆)楚青(编著),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我们进到浙西南地区外围后,了解到经过敌人几个月的“围剿”,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黄富武同志[TongZhi]已经牺牲,其他领导干部除个别走失外也已先后牺牲,保留下来的少数基层干部和部队,已化整为零,转入隐蔽的斗争。敌人的堡垒工事象围棋子一样,遍布整个地区。罗卓英的主力部队在经过军事进攻的第一个回合以后,收缩驻扎于浙西南及其周围的城市和交通干线,由保安团队和地主武装进入第一线,继续“清剿”,斗争正转向深入,敌情仍然很严重。在这种形势下,挺进师主力如钻到敌人的包围圈里去,正是敌人所求之不得的,势将遭到毁灭性的失败。但许信焜(kun)同志[TongZhi]坚持要执行刘英同志[TongZhi]的决定。虽然由于我的决断,部队只进入浙西南地区进行了几次奇袭,随即转到广大地区去打游击,但却加深了我同刘英同志[TongZhi]的分歧,并且在一部分同志[TongZhi]中传扬开来。

  闽浙临时省委[ShengWei]是在失去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领导的情况下,由浙南和闽东两个游击区的党的负责人,根据实际斗争的共同需要协商一致成立的。临时省委[ShengWei]成立后,由于浙南游击区和闽东游击区双方都有些本位主义、山头主义,从浙南方面来说,还有以主力自居的思想;同时我们都不知道遵义会议的精神,受“左”倾冒险主义肃反扩大化的影响,互相错抓了人,错杀了人,发生了误会,双方都有气,以致产生了矛盾。临时省委[ShengWei]本应按照党的原则妥善地来处理这些矛盾,但刘英同志[TongZhi]却想“统”掉闽东。他几次提出要把叶飞同志[TongZhi]留在临的省委[ShengWei]工作,藉以调离闽东。我不赞成,认为这对坚持闽东游击根据地和协调两个地区的关系不利,也不符合组成临时省委[ShengWei]的初衷。我对刘英同志[TongZhi]决定派到闽东独立师任政委的人选也认为不当,可能对双方团结起不好的作用。刘英同志[TongZhi]没有采纳我的这些意见。

  临时省委[ShengWei]成立后,三个主要领导人经常分开活动,省委[ShengWei]的实际工作由刘英同志[TongZhi]主持。刘英同志[TongZhi]常常以省委[ShengWei]的名义,把个人的意见强加给其他同志[TongZhi]。刘英同志[TongZhi]的这些做法,不能不引起闽东同志[TongZhi]的疑虑和反感,也使我感到很难办。我是经常在外面打游击的,对于这些问题做了一些调解工作,也没能收到什么效果。

  不久又发生了同黄道同志[TongZhi]联系的问题。临时省委[ShengWei]成立后,我们很想再同闽北游击区的黄道同志[TongZhi]取得联系。大约在一九三六年二月间,我正转战于浙闽边境,碰到了闽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就写了一封信,托他带给黄道同志[TongZhi],希望黄道同志[TongZhi]牵头,召集会议,商讨三个游击区今后的协同配合问题。在当时我们三个地区的负责人中,黄道同志[TongZhi]是党内有威望的老同志[TongZhi],我认为由他出面召集会议是最适合的。刘英同志[TongZhi]也给黄道同志[TongZhi]写信联系过,但对于我给黄道同志[TongZhi]写信甚为不满,并引起了恐慌。

  一九三六年三月,刘英同志[TongZhi]写信给叶飞同志[TongZhi],说临时省委[ShengWei]已于二月二日决定叶飞同志[TongZhi]兼组织部长,闽东特委设副书记一人,再次要叶飞同志[TongZhi]来省委[ShengWei]。当时我是组织部长,这个决定无论在事前或事后我都不知道,直到前些时,才从一份材料中看到。说明刘英同志[TongZhi]既想把叶飞同志[TongZhi]调离闽东,又想撤掉我这个组织部长。

  一九三六年秋(时间记不准),我正活动于闽浙边境之庆元县境,刘英同志[TongZhi]以临时省委[ShengWei]的名义给我送来一封信,要我乘与叶飞同志[TongZhi]见面的机会,把叶飞同志[TongZhi]押送省委[ShengWei],并派来一支武装监督执行。这个命令使我十分震惊,不知道究竟又发生了什么问题,总觉得双方的矛盾应当在党的会议上来解决,不应采取对敌斗争的手段。但我未能坚决抵制,将叶飞同志[TongZhi]扣押了起来。当时,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党内存在着混淆两类矛盾的做法,叶飞同志[TongZhi]如被押送到省委[ShengWei]实在是很危险的。幸喜在途中遇到敌人伏击,叶飞同志[TongZhi]乘机脱险。闽东同志[TongZhi]随即宣布退出闽浙临时省委[ShengWei]。扣押叶飞同志[TongZhi]导致了闽浙临时省委[ShengWei]的解体。(以后,浙南方面仍然沿用“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ShengWei]”这个名义,直到抗日战争开始后,才改为“中共浙江省委[ShengWei]”)。

  当我到达临时省委[ShengWei]后,刘英同志[TongZhi]立即召开会议,提出了所谓“分裂省委[ShengWei]”的问题。说叶飞、黄道反对刘英,粟裕参与其事。对闽东主要负责同志[TongZhi]进行声讨,对我进行斗争。因闽东同志[TongZhi]已退出闽浙临时省委[ShengWei],我便成了主要斗争目标。当时对我也采取了敌斗争的手段,派了一个班把我监视起来,剥夺了我行动自由。

  在这次会议上,把我率队转战于浙闽边境,给黄道同志[TongZhi]写信,以及叶飞同志[TongZhi]的脱险,都说成是我参与所谓“分裂省委[ShengWei]”的活动,还把我在前面叙述过的我们在浙西南问题上的分歧,说成是我“全盘否定浙西南的工作”,“对恢复浙西南丧失信心”;甚至把我们进入浙江的第一阶段,为吸引和调动敌人而在浙闽边的游击活动,也说成“一开始就对进入浙江没有信心”,等等。

  刘英同志[TongZhi]对我发动的这场突然袭击,我事前毫无觉察。面对严重的敌情,我们既已失去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同闽东、闽北兄弟地区的关系又搞破裂了,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刚刚遭到严重摧残,现在内部又出现了危机,在这样极端严重的时刻,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分裂了。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反复思考,从浙南革命斗争的全局着想,我被迫违心地作了“申明”。这场斗争才算结束。此后,我和刘英同志[TongZhi]就分开活动了,刘英同志[TongZhi]主要坚持于浙南地区,我则主要活动在浙赣路南侧和浙西南地区。我们在总的方面仍是统一的,配合的,但在各自活动的地区内则各自行动,而且互相之间心存戒备,每当必须会合时也各自带着武装,并且不住在一个房子里。后来由于敌情严重,从一九三七年二月开始双方失去了联系,直到一九三七年十月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成功后才又会合。

  浙南党内主要领导人之间的这些严重分歧,属于政策策略方面的,后来我在自己活动的范围内,从实际情况出发作了若干调整,刘英同志[TongZhi]在浙南地区事实上也作了一些调整。不过我们始终未能就浙南游击区的建设和发展作过实事求是的探讨。至于采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手段来对待党内矛盾,在浙南党内还延续了一定的时期,带来很不利的影响。而闽东、闽北、浙南三个兄弟游击区之间的团结,经过了这一段的波折,到抗日战争开始,在上级党的领导下,在新的基础上才得到解决。时间已经过去几十年,刘英同志[TongZhi]于一九四二年在坚持浙江工作期间被国民党逮捕,英勇牺牲。旧事重提,是想把历史事实交代明白。当时我们都还年轻,又失去了中央和中央分局的领导,这就不能不使我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对问题的处理上,留下不成熟的痕迹。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