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上海,红色起点的昭示--中国年鉴
今年以来,我多次走进上海兴业路76号的那座石库门,参加建党90周年的各种纪念活动。踏进那间18平方米的屋子,我常常想到,90年前,历史何以就选择此地作为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地?这寻常的街巷、这家常的桌椅、这十余人的聚会,成就了日后开天辟地的宏伟大业,其间历史是怎样展现它的逻辑的?如果当年租界里的巡捕们再早半个小时闯进会场,结果会迥然不同吗?
历史没有假设,却有规律可循。专家的研究,有志者的探访,越来越多的史实显示出上海的这座石库门成为“红色起点”的必然。
离兴业路1公里处,就是当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民族工业基地,上世纪20年代初,那里刚刚成立了全中国的第一个工会组织。其时,上海的产业工人数56万,占到全国1/4,居全国各城市之首——这是建党的阶级基础;兴业路附近,此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俄通讯社、以英文补习社为名义的干部学校等一批与党的组织萌芽相关的机构已经陆续酝酿成立——这是建党的组织基础;那时候,在兴业路附近的几个街区里,《新青年》、《星期评论》、《劳动界》、《共产党》、《天问》等刊物编辑部已星罗棋布——这是建党的思想和舆论基础。如此看来,“一大”在兴业路召开,党在上海诞生,绝非偶然的巧合,而可谓水到渠成。
走出“一大”会址,就是已成为上海时尚地标的新天地。面对流光溢彩的街景,看到中外游客怡然和谐的场景,常有人会骤然觉得反差巨大,恍若隔世。但细细想来,站起来的国家,现代化的城市,富足的市民,安逸的生活,这一切,不正是不远处石库门里先驱者们90年前的奋斗初衷?不正是90年来所有前赴后继的共产党人艰苦卓绝斗争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天地,乃至上海的今天,正是我们党90年奋斗的结晶和缩影;而上海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也始终是与党的发展壮大紧密相连。
建党之后的28年中,从党纲的确立到工人运动的兴起,从左翼文化的重镇到地下斗争的要地,上海为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从建立现代工业体系,到实现科技创新突破,从“共和国的长子”到以浦东为龙头实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今天的上海,让几乎所有到访浦江之畔的人们为之惊叹,为之喝彩。上海的发展,正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上海的成功,正是党90年来形成的中国正确发展道路的有力例证;上海的辉煌,也正是实现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上海的今天,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继续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信心!
今天,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首个革命圣地,红色起点意味着新的更加重大的责任。党中央把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交给了上海,既是信任,更是使命。上海,一定会发扬红色起点的光荣传统,牢记责任,努力奋进,不负使命,敢于争先,不断为党增光添彩,为创造国强民富的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杨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