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文摘 >
山西高平:“精卫填海”的发源地【图】--国家年鉴
千佛造像碑位于高平市城东北15公里的建宁村,1986年8月18日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的最高处是炎帝初耕农事的羊头山,比肩而立是“精卫填海”神话的发源地,与龙门石窟同时代的北魏石窟群;最低处是秦汉铁马嘶鸣、箭戟林立的丹河谷地,丘陵沟壑处则是星罗棋布散落于各村落的宗教寺庙和中国北方最集中的明清民居。这就是山西高平,一块神奇而瑰丽的土地。
此处有山,弥漫着“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和炎帝初创农耕文明的羊头山;有水,荡漾着历史烽烟的丹河水;有史,汉初立邑,绵延数千年;有典,壮士舍身赴义,文人吟哦风月,境内古迹名胜众多,自然风光奇绝。
在这片约占共和国版图万分之一的神奇土地上,勤劳智慧的高平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汉代度辽将军陈龟、晋代名医王叔和、唐代上柱国李修、宋代抗金名将王彦、元代水利学家贾鲁、书法家李肯堂、明代天文算学家王友古、清代湖广布政使毕振姬、两广总督祁贡等历史名人辈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平厚重的历史人文。
反映高平古时经济和社会繁荣的古寺庙、古碑亭、古墓葬、古民居建筑等历史文化遗迹遍布高平全境。如坐落在羊头山的40余洞石窟,凿造于北魏、北齐、隋唐年间,洞内外雕有形象各异的佛像、菩萨、天王、供养等,雕工精巧。山腰千佛碑,山顶古雕塔,形制古朴,均属稀世珍宝,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壁 画
千佛造像碑
古建筑
高平市区东北15公里舍利山上的开化寺,为唐代名僧大愚公创建。相传大愚公精通诗词书画,尤精音律,曾筑“五音洞”,现已不复存。现存大雄宝殿及殿内壁画、彩绘图案均为宋代原物。寺东南山坡大愚禅师塔,为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造。观音阁为金代所建。后院东西配殿、维摩净室为元代遗构。其余大悲阁、筵宾舍、讲经堂等都是明、清重葺后的遗物。寺内大雄宝殿结构朴实,风格宏伟,殿内宋代壁画技艺高超,笔法精细,系国内罕见的艺术珍品。大雄宝殿集建筑、壁画、彩绘于一室,堪称三绝,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
此外,以古建筑闻名于世的定林寺、崇明寺、老南院等古刹名宅,都为高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历代众多文人墨客的观光、礼赞和凭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长平古韵在现代化气息的伴奏中正吐露出迷人的芬芳。
石 窟
羊头山石窟坐落在高平市区以北23公里的团池乡北部,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建造于北魏太和年间(477年—499年),经北齐、隋、唐各代屡有建造,在羊头山山坡阳面的大型砂岩上开凿了许多的石窟、塔、造像塔。在石窟的东面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名清化寺,和石窟浑然一体,共同组成著名的羊头山石窟群。
羊头山石窟从山腰至山顶共计10个区,40余个洞窟和多处摩崖龛像,平面多为方形,一般为一石一窟,个别有一石二窟或三窟,内部龛面整齐,龛壁四面满雕佛像,或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菩萨。洞外还有许多小龛,有佛、菩萨、天王像等,另外还有造像塔、石塔等其他形式的建造物、山腰至山顶有唐制石塔多座,高度4至6米不等,平面为方、圆两种,高者七层、密檐式,低者二层、楼阁式,这些形式多样的唐代小型石塔,其形制古朴、雕造手法简洁,为其他地方所稀见。羊头山石窟建造形制和风格独特,是研究佛教的传播路线和石窟建造史的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