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1949年毛泽东明确提出:南下大军必须止步于罗湖桥--国家史册(4)
回 归
据传,1911年罗湖[LuoHu]铁路桥联轨通车的时候,桥中间留下了一条红色油漆线,作为中英双方的分界线。
如今在罗湖[LuoHu]联检大楼的通道内,可以找到一条铝合金制作的铁箍,作为两地的分割线存在。
曾有游客在通关时双脚踩在铁箍的两侧,一边拍照一边念念有词:“这边是资本主义世界,那边是社会主义政权!”
尽管早已波澜不惊,但事实上,两种意识形态对立的氛围在罗湖[LuoHu]桥头[QiaoTou]鲜明地存在过。
1953年,一个[YiGe]正在站哨的香港[XiangGang]警察无意间走过了边界“中线”,最终被当做重要的外事问题由公安部报到外交部,并在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下才获解决。
“老罗湖[LuoHu]”李梓惠回忆,那时罗湖[LuoHu]检查大队检查员的月薪是6元钱,远低于香港[XiangGang]警察的工资待遇。仅仅相隔一片铁丝网的香港[XiangGang]警察经常冲他们喊:“你们这群傻瓜,吃又没得吃,穿又没得穿,过来算啦。”
一位当年驻守在深圳[ShenChou]河边的老边防战士还记得,每到周末,都能看到河对面的哨所上有直升机盘旋,然后有花枝招展的女人下来,半天后再由直升机接走,“我们的边防战士都是年轻的小伙子,所以要经常换防”。
五六十年代反特任务最重的时候,李梓惠因查获“帝国主义特务间谍”而成为新闻人物的次数就有72次,传说有香港[XiangGang]的特务组织悬赏上万美元买他的人头。每天上班前,他都要把当天的党费交到妻子手里,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
但罗湖[LuoHu]桥毕竟见证着深刻的改变。
廖红雷说,过去我们穷,给香港[XiangGang]人笑做“大陆灿”(1978年香港[XiangGang]一部热播电视剧中,男主角阿灿是一个[YiGe]偷渡到香港[XiangGang]的农村小子),现在香港[XiangGang]的亲戚回来喝茶,我们也可以开玩笑地叫他们“港灿”了。
陈天乐说,过去桥的那边像城市,这边像农村,现在反过来了,香港[XiangGang]的边界还有一块禁区要保留农田,而大陆的边界则不再种田而改成“种房子”了。
张磊说,五六十年代要偷渡到香港[XiangGang]很简单,看到有灯的地方游过去就行了,现在可不能这样子了,在深圳[ShenChou]一跳下水,朝光亮游过去还是回到深圳[ShenChou]。
这些罗湖[LuoHu]桥历史的见证者,如今都已是70多岁的老人。而罗湖[LuoHu]桥也同样在老去。
1985年,罗湖[LuoHu]桥东侧建起一座全新的双层通道桥,成为新的罗湖[LuoHu]人行桥。2002年,这座桥又改成现代化的密封式新桥。
2003年,由于防洪标准过低,罗湖[LuoHu]铁路桥被分段拆除,并当做文物复建于香港[XiangGang]新界。新建的铁路桥拓宽了40米,卧伏在深圳[ShenChou]河上。
罗湖[LuoHu]桥不再那么特殊,罗湖[LuoHu]口岸只是深圳[ShenChou]海陆空15个口岸体系中的一个[YiGe]。而相比于不足50米长的罗湖[LuoHu]桥,深圳[ShenChou]的年轻人们更乐于将长达5500米的深圳[ShenChou]湾大桥视为新地标。
在历史研究者看来,罗湖[LuoHu]桥不再是“唯一的一扇窗”,恰恰象征着“中国[ZhongGuo]打开了整扇门”。
如今,每天从罗湖[LuoHu]口岸过境的游客平均有25万人,相当于一个[YiGe]中型城市每天在桥上“挪来挪去”。宽敞干净的通关大厅里,也不再有等候过关的长队,短短15秒钟,刷卡、按指模、核对面部信息,就可以自助通关。
史载,明朝永乐年间,如今罗湖[LuoHu]桥所在的位置上便有了一座石板桥,那时的深圳[ShenChou]河还只是一条叫做罗溪的水沟。到了清朝,石板桥变成了木桥。直到1911年成为广九铁路的一部分之前,它都仅仅是这条内流河上一座不知名的小桥,两岸鸡犬相闻,百姓来往耕作,走亲访友。
100年后,罗湖[LuoHu]桥轻轻转回了身。
(文中部分素材由罗湖[LuoHu]区委宣传部及罗湖[LuoHu]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