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揭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国家年鉴(2)
就在碑心石完成初步雕琢时,施工组突然接到兴建委员会的通知,要将整个碑面调转180度
碑心石成功地从岩体上剥离后,一个更大的难题摆在面前:怎么把这块巨石运到火车站?
浮山距离青岛火车站约30公里,沿途大部分是连绵丘陵。如果从采石场临时修一条重轨铁路直达车站,造价可不小。李开山最后给出了一个运输办法:滚杠。
滚杠首先要在路面上铺设枕木,接着在枕木上摆一排圆木,再把巨石放到圆木上,只要在石料[ShiLiao]后面施加推力,大石料[ShiLiao]就会慢慢挪动了。
陈志德觉得这个办法可行,经过集体讨论,最后决定为了保险起见,不用圆木,改用鞍山钢铁厂生产的无缝钢管初坯。准备就绪后,在3台进口大马力拖拉机的牵引下,石料[ShiLiao]终于一点一点地向山脚滚移下去。
青岛市政府从全市七八家国营工程队中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运石突击队。从浮山到青岛火车站,30公里路程,运石队伍整整走了34天。
为了把石料[ShiLiao]安全运抵北京,青岛铁路部门特地从东北小丰满水电站调来全国唯一一节能够承载90吨重量的车皮。可是石料[ShiLiao]的自重还是远远超过了车皮的载重。陈志德指挥石匠,在车站站台上现场对石料[ShiLiao]进行减重,最终把它装上了火车。
1953年10月13日,北京西直门火车站鞭炮齐鸣,挂着专列牌子的火车载着这块碑心石,缓缓驶进车站。
碑心石运抵天安门广场后,施工队按照原来的设计方案[FangAn],立即对其进行成形前的精加工。碑心石经过雕琢,“瘦身”到了60吨。就在此时,施工组突然接到兴建委员会的通知,要将整个碑面调转180度。
按照中国建筑物大多坐北朝南的传统,人民[RenMin]英雄[YingXiong]纪念碑[JiNianBei]最初的设计图纸中是让“人民[RenMin]英雄[YingXiong]永垂不朽”的碑面朝向正南方。但后来发现很多重大群众活动都集中在天安门与纪念碑[JiNianBei]之间的广场上,为了方便群众瞻仰,碑身正面朝北才更具实用价值。碑面调转180度,纪念碑[JiNianBei]就刚好与天安门“面对面”了,建议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中央领导及专家们的同意。
陈志德指挥的施工组急忙对碑心石做了南北对调的准备。所幸的是,纪念碑[JiNianBei]的结构是南北对称,碑心石即使换了方向,施工进度也未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