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揭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国家年鉴(5)
300吨的碑心石要到哪里去开采,怎么采?陈志德遇到了第一只“拦路虎”
陈志德仔细研究完图纸,按照设计方案[FangAn],“人民[RenMin]英雄[YingXiong]永垂不朽”8个大字要刻在一块长约15米、宽3米、厚约0.6米的整块碑心石上。为了保证碑心石不折断,开采石料[ShiLiao]的毛坯厚度必须达到3米,这就意味着这块巨大的毛坯石料[ShiLiao]将重达300吨以上。到哪里去开采如此巨大的石块?陈志德遇到了第一只“拦路虎”。
陈志德来到北京图书馆,花了十几天时间翻阅资料,掌握了全国各大山脉的岩石情况。他把采石地点确定在了山东青岛的崂山。连夜奔赴崂山实地勘察后,陈志德最终确定采用崂山最西端的山峰浮山大金顶上的石料[ShiLiao],因其石质均匀,且耐风化。
为了完整开采出一块300吨的石材坯料,十几名技术工人从南京、上海等地赶到浮山。技术工人们也没有开采如此巨大石料[ShiLiao]的经验,提出的几个开采方案[FangAn]都被陈志德否定了。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陈志德着急上火,左边嘴角起了一溜泡。
几名从当地雇来的石工见陈志德着急,悄悄把他拉到一边说:“崂山脚下有个村子叫清石峪,村子里住着一位叫李开山的老石工,被人称为石神。您还是把他请来想想办法吧! ”
李开山的石匠手艺是祖传的,他爷爷当石匠时,曾帮国民党政府在崂山采过几次大石,采石过程他都看在眼里。
陈志德把李开山请到采石现场,李开山一听要求,倒吸一口凉气,300吨重的巨石,根本就不是几排钢楔子能搞定的。他决定用放闷炮的方法,炸出这块巨石坯材。
李开山选定了一处平整的石壁,在上面用黑炭笔画出一块长15米、宽3米的待采石坯,沿着长方形石材的四条边缘线,凿了40多个炮眼。他亲自往炮眼里添装炸药,炸药分量得控制精准,多了可能炸坏石坯,少了又无法使石坯与岩壁分离。炸药添装完毕,随着“轰轰轰”一阵沉闷的爆炸声,那块巨石的两个边缘被炸出了裂隙,另外两边却没有裂开的痕迹。陈志德焦急地询问:“怎么办? ”
“放闷炮的方法只能用一次,再用恐怕就要损伤石料[ShiLiao]了。 ”李开山说,“石料[ShiLiao]的另外两个边虽然没被炸出裂隙,可是经过炮震,再用钢楔子钉进去就容易多了。 ”
接下来,石工们齐上阵,将100把钢楔子砸进石料[ShiLiao]未开裂的两边。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石料[ShiLiao]还是没有从岩体分离出来的意思。陈志德急得连连擦汗,李开山也有点沉不住气了,盯着面前的石料[ShiLiao],大声对石工们叫道:“沿着石料[ShiLiao]的边缘再开两道石槽,然后把千斤顶放进石槽,施加顶力,我就不信不能把石料[ShiLiao]从岩体上剥离出来! ”
又忙碌了半天,两道石槽终于开凿出来了。石槽内,8个承重200吨的千斤顶被放置进去,随着不断施加顶力,只听到“咔嚓咔嚓”几声,巨大的碑心石坯体完整地从山岩上剥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