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蒋光鼐:违令抗日 打响正规军抗战第一枪--中国年鉴网(3)
华侨送19路军[LuJun]“化险石”戒指[JieZhi]
“在我们家,有一枚保存了70年的戒指[JieZhi]。从外表看,这枚戒指[JieZhi]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纯金的戒面上镶嵌着一块椭圆形的石头。”蒋建国[JianGuo]回忆说,这石头不是钻石,不是玉石,也不是大家熟悉的其他宝石。它看上去晶莹剔透,凝脂般的石体中融进几丝浅棕色的斑纹,淡雅中显出几分质朴。
蒋光鼐一家为何珍藏这枚普普通通的戒指[JieZhi]近70年?这是一枚“一○二八”淞沪抗战[KangZhan]期间,一位爱国华侨送来的戒指[JieZhi]。一天,一位华侨来到19路军[LuJun]后方办事处,他恭恭敬敬地从怀里取出两枚戒指[JieZhi],一定要请工作人员替他转交给19路军[LuJun]总指挥[ZongZhiHui]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在蒋建国[JianGuo]和原的家族记忆中,“办事处工作人员一再婉言谢绝,这位华侨急得满脸通红,激动地向工作人员说出了这两枚戒指[JieZhi]的来历。”戒指[JieZhi]上镶嵌的石头叫“化险石”,它原是非洲土著人身上佩带的饰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入非洲的英军听当地土著人说,佩带这种“化险石”可以刀枪不入。他们认为是无稽之谈,便找来一些“化险石”摆在地上,然后由一群英军向这些石头射击。结果,没有一颗子弹能打中这些石头。英国军人相信了这石头神奇的威力,从此,“化险石”便成了人们争购的宝物。
这位华侨听说这件事后,托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非洲购回两粒“化险石”,并把它制成两枚戒指[JieZhi],准备做防身之用。现在,他执意要把戒指[JieZhi]送给两位将军,希望他们保重身体,带领部队把日本侵略者打出中国去。
华侨的一番话让在场的工作人员无法拒绝。他在登记单上写下“崔某”两个字,没留名就走出了办事处。
从此,这枚戒指[JieZhi]被父亲[FuQin]蒋光鼐带在身边。蒋建国[JianGuo]说:“父亲[FuQin]一生历经坎坷,许多贵重的东西都丢掉了,但这枚戒指[JieZhi]却始终带在他身边。”在“一○二八”淞沪抗战[KangZhan]以及以后的8年抗战[KangZhan]里,他一直历尽多次险境,但都化险为夷。
“记得小时候,父亲[FuQin]曾给我讲过一件小事。一天清晨,他刚起床就到屋外的松树下去观察敌情。忽然,日军[RiJun]飞机扔下的一枚炸弹在他住的小屋前爆炸了。一块弹片穿过窗户,深深地嵌进了父亲[FuQin]的枕头。”蒋建国[JianGuo]说:“几分钟前,父亲[FuQin]还睡在这里,太危险了。”
抗战[KangZhan]胜利后,蒋光鼐把这枚戒指[JieZhi]送给了即将上大学的女儿蒋定苏,他说:“一定要好好保存。”“定苏姐一直珍藏着这一珍贵的礼物,‘文革’时为了免于丢失,用塑料布包裹后藏在花盆的泥土中,才躲过了造反派抄家的劫难。”蒋建国[JianGuo]说。
直到1988年,“民革”中央召开“纪念蒋光鼐同志诞生100周年座谈会”时,定苏姐从山东把戒指[JieZhi]带到北京来,表示要把戒指[JieZhi]捐献给有关部门,但是不知交到哪里去好,就暂时放在我家,一放又是14年。在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KangZhan]70周年座谈会上,戒指[JieZhi]捐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反蒋抗日,给儿子取名“建国[JianGuo]”
1932年5月21日,蒋下密令,“红军大部窜闽南,漳州相继失守,同安亦危,着该军全部由海上运输进剿”。6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将第19路军[LuJun]调离抗日前线,由海道输送至福建进剿红军。
蒋光鼐接到军委会密令后十分难过。“他早已决心永不参加内战,参加完上海市民在商会召开的淞沪抗日阵亡将士追悼大会后,就独自携家眷悄然离沪,也没跟蔡廷锴打招呼,经香港回到家乡广东东莞虎门。‘一○二八’他打的太窝气了。”
7月26日,蒋光鼐辞去第19路军[LuJun]总指挥[ZongZhiHui]职务,只就任驻闽绥靖主任;第19路军[LuJun]交由蔡廷锴指挥。
1932年冬,福建省政府改组,蒋光鼐被调为福建省政府主席,蔡廷锴兼任驻闽绥靖主任。是年底,第19路军[LuJun]被派去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而此时日本军队已占领了山海关,中华民族沦亡的危机进一步加深,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1933年10月,蒋介石[JiangJieShi]调集大批军队对中央红军发动第5次大规模“围剿”,命第19路军[LuJun]向闽赣边界推进。蒋光鼐、北伐时期的蒋蔡廷锴等对此强烈不满,于是光鼐酝酿调转枪口反逆。
时过不久,各地反蒋抗日的爱国者李济深、陈友仁、徐谦等纷纷到达福州,革命形势已达到高潮。蒋、蔡率领全军于11月20日发动了震撼中外的“福建事变”,通电全国与蒋介石[JiangJieShi]公开决裂,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反对国民党领导,推举李济深为国府主席,同时将第19路军[LuJun]改称“人民革命军”,扩编为5个军,10个师,由蔡廷锴任“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参谋长邓世增,政治部主任徐名鸿。
蒋介石[JiangJieShi]从进攻中央苏区的军队中抽调出十余个师的嫡系部队,由蒋鼎文、张治中、卫立煌分别指挥,并调集海、空军执行封锁、轰炸和侦察等任务,以蒋鼎文为总指挥[ZongZhiHui]。蒋介石[JiangJieShi]还亲临前线,将行营设在闽北建瓯。
与中央军的行动迅速相比,福建方面则表现得举棋不定。起事之初,蔡廷锴主张先消灭亲蒋的刘和鼎部,再集中兵力与入闽中央军决战;蒋光鼐主张将主力调回闽南,背靠广东,联络红军,与中央军打持久战,或由闽东进兵浙江,威慑蒋介石[JiangJieShi]的腹心地带,打乱其战略部署;陈铭枢、李济深等则主张集中军力守卫福州。结果是陈铭枢的意见得到多数的同意,主力被调到福州,放弃了闽北诸多要地的防守。
第19路军[LuJun]在重兵压境和飞机滥炸下节节败退,由于兵力悬殊,寡不敌众,最后落败。
1月13日,位于福州的革命人民政府停止办公,宣称迁都漳平,实际存在时间不足2个月。“第19路军[LuJun]中将士本来对于这次反对蒋介石[JiangJieShi]的认识就不足,不少将领暗中都与中央军有联系。”21日,各军军长联名发出拥护中央,静待和平处理的通电。蒋介石[JiangJieShi]先将团级以上职务全部改由黄埔系亲信军官充任,随即撤销19路军[LuJun]番号,被改编为国民党第7路军[LuJun],后来又开往河南、皖南整训。至此,第19路军[LuJun]被彻底消灭。
先期转移到达龙岩的蒋光鼐得知19路军[LuJun]主力接受改编,大局已不可挽回,遂与粤军联系,希望陈济棠允许滞留福建的有关人员过境。陈济棠仅允许他与李济深入境,他与李济深乘飞机到达汕头,1月26日抵达香港。“陈济棠和我父亲[FuQin]私交不错,我父亲[FuQin]要过界他就同意了。父亲[FuQin]、李济深伯伯他们坐飞机到香港,林植炎开的飞机,他是飞行中队的一个头儿。蔡廷锴伯伯当时已被迫离开部队。”
后来,蔡廷锴说,“福建事变”没有蒋光鼐,是做不成的。
蒋建国[JianGuo]说:“父亲[FuQin]其实知道‘福建事变’这个事必然失败。部队底下的人不愿意反,认为反蒋是上头的事情,父亲[FuQin]知道内部思想不统一是不能把事情搞好的,早就把家属疏散到香港。我是1935年正月在香港出生的,我的名字‘建国[JianGuo]’就是纪念那失败了的,在福建成立联共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这个名字也可以认为是建设祖国,我不说别人不知道其中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