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中国年鉴(3)

  

    二、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创建长沙[ChangSha]共产党早期组织[ZuZhi]

    五四运动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为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的需要,掀起一场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此时,毛泽东[MaoZeDong]第二次到北京,与李大钊、邓中夏等人有了更加频繁的接触。1920年4月,他从北京到上海,同正在与李达、李汉俊等筹组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ZuZhi]的陈独秀多次交谈。他后来回忆说:“陈独秀谈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他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第133、130页。)毛泽东[MaoZeDong]在北京、上海,同当时中国思想界两位巨人的再度会晤,受到了深刻影响和启发,与他们建立了组织[ZuZhi]上和思想上的联系,进而确定了全新的革命目标和任务。

    1、创办文化书社,成立俄罗斯研究会,努力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为长沙[ChangSha]共产党早期组织[ZuZhi]的建立打下思想基础。1920年7月,毛泽东[MaoZeDong]回到长沙[ChangSha]后办了两件大事。第一是创办文化书社。毛泽东[MaoZeDong]认为要发动组织[ZuZhi]革命斗争,首先要推动对新思潮的学习和研究,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他与何叔衡、彭璜等联合各界知名人士,共同发起成立文化书社。他在《文化书社缘起》中写道:“湖南[HuNan]人现在脑子饥荒实在过于肚子饥荒,青年人尤其嗷嗷待哺。文化书社愿用最迅速、最简便的方法,介绍中外各种最新书报杂志,以充青年及全体湖南[HuNan]人新研究的材料。也许因此而有新思想、新文化的产生,那真是我们馨香祷祝、希望不尽的!”(《毛泽东[MaoZeDong]早期文稿》,第499页。)对于新文化,他认为“不但湖南[HuNan],全中国一样尚没有新文化。全世界一样尚没有新文化。一枝新文化小花,发现在北冰洋岸的俄罗斯”《毛泽东[MaoZeDong]早期文稿》,第498页。。其深刻涵义是将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俄国作为学习榜样。9月9日文化书社开业时,毛泽东[MaoZeDong]任特别交涉员。他们努力扩大营业范围,与全国六七十家书报社和文化团体建立了联系。经营的书籍有164种,杂志45种,日报3种,其中有《马格斯资本论入门》、《劳农政府与中国》、《新俄国之研究》等译著,有《劳动界》、《新青年》、《少年中国》等刊物。文化书社的迅速发展,团结了社会各界人士,促进了新文化、新思想在全省的传播,对于马克思主义宣传、湖南[HuNan]建党和培养干部等方面都起了特殊作用;同时,也体现了毛泽东[MaoZeDong]对新文化新思想将带来新希望的热切追求。文化书社不仅是湖南[HuNan]人民的精神粮站,新民学会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毛泽东[MaoZeDong]开展建党建团工作及与外省党团组织[ZuZhi]联络的重要场所。

    第二件事是发起成立湖南[HuNan]俄罗斯研究会。1920年8月22日,毛泽东[MaoZeDong]同方维夏、彭璜、何叔衡等联络社会各界,召开湖南[HuNan]俄罗斯研究会筹备会,通过了以“研究俄罗斯一切事情为宗旨”、发行荟集个人和集体研究成果的《俄罗斯丛刊》、派人赴俄罗斯考察和提倡赴俄勤工俭学等重要事项。9月15日研究会成立。会员们发表不少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毛泽东[MaoZeDong]还将一些重要论文推荐给有影响的报纸转载。俄罗斯研究会在湖南[HuNan]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中影响很大,曾介绍任弼时、萧劲光等6位青年到上海发起组创办的外国语学社学习。萧劲光回忆说:“那时,我们参加俄罗斯研究会不久,毛泽东[MaoZeDong]同志是俄罗斯研究会的书记干事。我们是通过在船山中学学习的伍岳,找到船山中学校长贺明范的关系加入俄罗斯研究会的,后来也是通过他办手续去上海的。到了上海,我们进入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萧劲光回忆旅俄支部前后的一些情况》(1979年11月),《“一大”前后》(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2页。);后赴俄国留学。

    通过文化书社和俄罗斯研究会等组织[ZuZhi],毛泽东[MaoZeDong]引导会员和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为长沙[ChangSha]共产党早期组织[ZuZhi]的建立打下了思想基础。

    2、列入全国组党计划的长沙[ChangSha]共产党早期组织[ZuZhi],在新民学会先进分子中秘密诞生。长沙[ChangSha]共产党早期组织[ZuZhi]是在毛泽东[MaoZeDong]的筹划下建立的。1920年初,毛泽东[MaoZeDong]经过实践斗争,认为单靠个人力量绝不可能实现社会的改造,更不可能撼动旧社会的根基;应当切实研究中国情况和问题,把有着相同志向的人结合成“一个高尚纯粹勇猛精进的同志团体”(《毛泽东[MaoZeDong]早期文稿》,第464页。)。当时,虽然尚未明确提出建立共产党,但已经产生了要建立一个能担当改造中国社会大任的坚强组织[ZuZhi]的设想。1920年夏,中国共产党酝酿筹备期间,受李大钊、陈独秀启发,回到长沙[ChangSha]后,毛泽东[MaoZeDong]结合当时社会政治实际情况,在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同时,坚持“潜在切实”、注重“打基础”、“找真同志”的方针,“不张扬,不标榜,不图形式,不务虚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新民学会先进分子中慎重开展建党的筹备工作。萧子升在晚年回忆时说:“1920年,(新民)学会出现了分裂,在毛泽东[MaoZeDong]领导下那些热衷共产主义的人,形成了一个单独的秘密组织[ZuZhi]。”(《共产主义小组》(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575页。)

    长沙[ChangSha]筹建共产党早期组织[ZuZhi],一开始就列入全国的组党计划。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后,毛泽东[MaoZeDong]与陈独秀等取得密切联系。据周佛海回忆,1920年夏他回到上海,见到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商讨组党时,提到计划“预备在一年之中,于北平、汉口、长沙[ChangSha]、广州等地先成立预备性质的组织[ZuZhi]”(《共产主义小组》(下),第471页。)。李达在回忆各地筹建党组织[ZuZhi]时也提到:上海发起组成立后,“由陈独秀、李汉俊找关系,……在湖南[HuNan]由毛泽东[MaoZeDong]同志负责”(李达:《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经过的回忆》(1955年8月2日),《“一大”前后》(二),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页。)。

    1920年11月左右,毛泽东[MaoZeDong]收到陈独秀、李达来信,接受正式筹建共产党早期组织[ZuZhi]的委托。他们还把上海发起组、上海机器工会的组织[ZuZhi]情况和《中国共产党宣言》起草等情况告诉毛泽东[MaoZeDong]。期间,毛泽东[MaoZeDong]邀请陈独秀来长沙[ChangSha],参加湖南[HuNan]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大会。陈独秀因赴广东出任孙中山军政府的广东全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一职,未能来长沙[ChangSha]。经过慎重物色,毛泽东[MaoZeDong]和何叔衡、彭璜等6人在建党文件上签了名。史实表明,长沙[ChangSha]共产党早期组织[ZuZhi]筹建时,虽从未在新民学会会员中公开过,但确实是在该会先进分子中秘密诞生的,时间约在1920年11月间。不久,毛泽东[MaoZeDong]写信告诉蔡和森:“党一层,陈仲甫先生等已在进行组织[ZuZhi]。”(《毛泽东[MaoZeDong]书信选集》,第11页。)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