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陈潭秋:萍踪浪迹的地下党员--中国年鉴(2)

  

情真:携悼文哭原配

由于长期从事地下工作,陈潭秋一直谨慎老成。一旦对待“自己人”,他的这种职业性格就没有了。

1912年,按照母亲的要求,陈潭秋与一位林姓女子结婚。婚后,两人感情融洽,林氏支持丈夫在外求学。陈潭秋在武汉求学,每次回家总带一些她喜欢的东西。后来,林氏患肺结核,求医无效,1917年冬病逝。据一大代表、陈潭秋的同乡包惠僧回忆,陈潭秋为悼念亡妻写了不少文章,并带着文章到亡妻坟茔上“哭读”。

后来,陈潭秋与第二位妻子徐全直成家。在江西瑞金中央苏区时,陈潭秋因受伤被安排在老乡家里养伤。一天,白区来的交通员告诉他,他的妻子徐全直牺牲了,陈潭秋流泪感叹:想不到黄浦江边匆匆一别,竟再也见不到了。

不一会儿,陈潭秋揩干眼泪,轻声笑了又说:“好,死得有价值,她是党的好女儿……”正在这时,有一队挑粮人在门前,陈潭秋猛地跑出门,挑起一担粮食就走。同志们劝阻,他坚决要挑,并且说:“我恨敌人,只有多做工作。”

在狱中,陈潭秋每次受刑后,不光鼓励同志严守党的机密,他还教他们对付酷刑的方法:当被灌凉水时,要把嘴张开,用嘴呼吸,不能呛水……

1933年2月,罗明因路线问题被撤职,很多人避而远之。一起工作的陈潭秋邀他去散步、谈心,表扬罗明工作积极,并且告诉他“革命的道路很长,你要想得长远些”。罗明后来回忆说,听了陈潭秋的安慰,“感到格外温暖”。

时任青年团福建省委书记的刘英回忆,有一次去福建工作,没有带棉衣,冬天冻得厉害。陈潭秋把棉袄脱下,送给刘英,自己穿破衣过冬。后来,刘英穿着棉袄“爬雪山过草地”,“靠这件棉衣扛过了严寒”。

1939年5月,陈潭秋接到中央电报,让他接替邓发任中共中央驻新疆的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2年,新疆军阀盛世才,已经不再信任苏联,转而投靠蒋介石。几次劝说陈潭秋脱党无效后,盛世才下令秘密杀害了他。

“我始终是萍踪浪迹,行止不定的人,几年来为生活南北奔驰,今天不知明天在哪里。”陈潭秋曾在家书中如此感慨。

【人物志】

陈潭秋

湖北省黄冈人,生于1896年,1943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1920年秋,和董必武等在武汉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

他参加中共“一大”,曾持枪作过战,火线负过伤,领导过“二·七”罢工,当过中央苏区临时政府“粮食部长”

追忆录

他总是面带微笑

1943年9月27日,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的陈潭秋烈士那圆睁双目怒视审讯他的敌人的大义凛然神情,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深深怀念着他———我的战友和亲人,60多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犹如昨日。

应盛世才的邀请,党中央于1938、1939年先后选派了一批干部到新疆工作,我是1938年春节后从延安被选派去新疆的。

在此期间,盛世才在苏联的推动下,欢迎西路军左支队余部进入新疆,成立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新兵营”驻新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现代军事技术。

1939年夏季,“新兵营”来了一个老“新”兵,他个儿不太高,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右耳留有伤痕,面部总是带着微笑,说起话来和和气气,他就是我们党第三任驻新疆代表徐杰。我知道徐杰是陈潭秋的化名是在1940年初从新兵营调到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当机要秘书后。

记得潭秋在“新兵营”时,不是悄悄地坐在炮兵学员上课的教室里,就是出现在正复习装甲兵课程的学员的宿舍里。潭秋通过深入基层接近群众,和同志们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谈,使“新兵营”的面貌在短期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时,在“新兵营”的指战员中,绝大部分同志并不知潭秋是我党创始人之一,但从处理上述一些问题来看,大家纷纷猜测这位“代表”一定有着不平凡的、久经考验的革命经历,大家不由得对潭秋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陈潭秋第三任夫人王韵雪回忆文章(摘自《新疆党史》2003年9月增刊)

纪念馆

驼色围巾

在湖北武安农讲所,有这样一条驼色围巾,它是陈潭秋乔装打扮的“秘密武器”。

对于陈潭秋而言,一条围巾、一副墨镜、一顶呢帽成为他最好的乔装行头。1926年,为了策应北伐军进军武汉,中共武汉地方党组织办了一个北伐训练班,陈潭秋两次通过化装,通知学生开会和参加会议。这样的围巾陪伴陈潭秋,穿行在生与死的边界上。(记者 朱柳笛 实习生赵月若雪)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