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人物 >
聂帅回忆录真实记录杨善集军事背景--中国年鉴
莫斯科东方大学旧址。
有一位琼崖革命先驱,让聂荣臻元帅念念不忘。聂帅不仅为他的故居题字,还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数次提到这位同学——杨善集。
杨善集笔锋犀利、才华出众,有多篇政论及书信传世。这就让许多人疑惑,是什么,让这位文弱书生成长为琼崖革命武装的主要创建者?
在聂帅回忆录、相关回忆文章以及杨善集本人作品中,其实可以清晰地窥见他的军事背景以及创建革命武装的思想源头。
1981年,琼海党史机构派人到北京征集有关杨善集史料,很快与聂帅办公室取得联系,聂帅欣然同意。聂帅回忆,1924年10月他从法国前往莫斯科,先在东方大学学习三个月左右,学员中还有从国内直接来学习的杨善集等人。之后,聂荣臻、杨善集及其他一些同志被抽调去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为中国革命培养军事干部,为党掌握武装做准备,学军事的时间约半年。当时中国班学生都住在莫斯科的一个兵营里,也穿苏联红军军装。“那时苏联红军没有军衔,只有职衔”。
杨善集等人为什么被抽调去学军事?杨善集在红军学校学的是什么?聂帅回忆录里有清楚的记载。
聂帅回忆说:“1925年2月,根据共产国际的通知,我和其他同志一起,被抽到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当时,共产国际,包括斯大林,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有识之士,开始看到在中国革命中,我们党必须掌握武装的重要性,提出不仅要为中国革命培养一般工作干部,还要注意培养军事斗争干部。同时,在国内,孙中山先生接受了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建议,在黄埔办起了军官学校,党需要一批懂军事的同志去帮助办好这所学校。我们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抽调学习军事的。这个中国班对外是保密的,与‘东大’没有什么联系,已纳入了红军的编制系统,同红军穿一样的衣服,过一样的生活。”
“军事学校设在莫斯科城里,很注意保密,我们尽量不出去。到野外演习,就去莫斯科郊外的森林。全体学员同红军一样,一律住帐篷,一个班一个帐篷,每人发一块草垫子,上面铺一块床单,再发一条毯子。军事学校要求很严,训练很紧张。经常在野外进行军事演习,学习战术、技术,有时也进行打靶。白天晚上,还轮流站岗放哨,过的完全是正规红军的生活。……军事学校的教官,全部是从红军各单位抽调来的,几乎都是苏联内战时期各个战场相当于将军级别的红军高级指挥官……给我们讲课的教员,他们有内战时期的实战经验,讲课的内容很实际,深入浅出,加上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互相穿插,近半年的学习,在军事知识方面还是有所收获的。”聂帅回忆得非常细致。
琼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陈锦爱说,有了这样的军事学习背景,杨善集回国后十分重视工农武装。他考察海丰的革命运动后,曾撰文称赞那里的农民武装为“东方的红军”。在他的倡导下,琼崖各地的农会在大革命中都成立了农民自卫军,并在1927年琼崖“四二二”事变后迅速成立琼崖特委军事委员会,并组建琼崖讨逆革命军,拥有了自己的革命军队。
“1927年6月的宝墩会议,杨善集用通俗的语言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反动派手里拿着刀枪,我们手里空空如也,这个理是没法说的。我们也要拿起刀枪,以刀对刀,以枪对枪,以血还血,不要当书呆子。’”陈锦爱说。
能文能武、一身韬略。可惜,杨善集过早地牺牲,没能看到“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后胜利的光辉时刻。(记者 陈成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