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毛泽东的出兵主张并不能等同政治局的决定--中国年鉴
《北京日报》2010年12月20日刊登《周恩来是带着“不出兵[ChuBing]”的意见去见斯大林的吗》,对本人的考辨文章《师哲回忆抗美援朝二事之考辨》(2010年11月8日)提出了质疑。
笔者首先需要说明,在《师哲回忆抗美援朝二事之考辨》一文中,笔者完整地引用了1970年10月10日毛泽东[MaoZeDong]、周恩来与金日成谈话记录,是编辑部根据版面情况做了删节。因为这个谈话记录对于问题的考证非常重要,笔者还是摘录如下:
毛泽东[MaoZeDong]说:“那个时候,我们虽然摆了五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这么一翻,那么一翻,嗯!最后还是决定了。你不帮助,怎么办啊 ”
毛泽东[MaoZeDong]还说:“事情总是这么弯弯曲曲的。在那个时候,因为中国动动摇摇,斯大林也就泄了气了,说:算了吧!后头不是总理去了吗是带了不出兵[ChuBing]的意见去的吧”
周恩来说:“两种意见,要他选择。我们出兵[ChuBing]就要他的空军支持我们。”
毛泽东[MaoZeDong]说:“我们只要他们空军帮忙,但他们不干。”
周恩来说:“开始的时候,莫洛托夫赞成了,以后斯大林又给他打电话说,不能用空军支援,空军只能到鸭绿江边。”
毛泽东[MaoZeDong]说:“最后才决定了,国内去了电报,不管苏联出不出空军,我们去。”
这段对话值得认真研究。周恩来说,“两种意见,要他选择。我们出兵[ChuBing]就要他的空军支持我们”,这话有两层意思。其一,既然“两种意见”,就说明在是否出兵[ChuBing]的问题上,中央政治局还没有作出最后的决定。其二,中国出兵[ChuBing]是有条件的:“我们出兵[ChuBing]就要他的空军支持我们。”事实上,斯大林当时不同意提供空军支持,因此,周恩来只能选择“不出兵[ChuBing]为宜”。
2010年12月20日《北京日报》的文章还写道:“毛泽东[MaoZeDong]出兵[ChuBing]的底线,早在1950年5月15日就决定了,即美军过三八线北进,中国定然出兵[ChuBing]。也并未说要苏空军出动掩护为前提条件。”
这段文字有个疏漏,即把“毛泽东[MaoZeDong]出兵[ChuBing]的底线”与中央政治局的决定混为一谈。中国共产党是实施民主集中制的集体领导,毛泽东[MaoZeDong]的个人意见不能等同于中央政治局的决定,即使毛泽东[MaoZeDong]在1950年5月15日有所允诺,也并不意味中共中央就同意出兵[ChuBing]了。
2010年12月20日《北京日报》的文章还写道:“周去见斯大林前,毛泽东[MaoZeDong]已电告斯大林,中国决定出兵[ChuBing]援朝。”据查,1950年10月2日,毛泽东[MaoZeDong]确实草拟了一封同意出兵[ChuBing]的电报。然而,经专家考证,这封电报很可能当时根本没有发出去。而就在当天晚上,毛泽东[MaoZeDong]约见苏联大使罗申,口述了一封内容完全相反的电报。电报说:“我们原先曾打算,当敌人向三八线以北进攻时,调动几个师的志愿军去北朝鲜帮助朝鲜同志。但是,经过慎重的考虑我们现在认为,这一举动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电报还列举了不能出兵[ChuBing]的理由。斯大林收到了这封电报。
在一天之内,毛泽东[MaoZeDong]起草两份内容截然相反的电报,实在令人困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因为中央政治局的意见极不统一。毛泽东[MaoZeDong]是主张出兵[ChuBing]的,然而,政治局多数同志倾向于不出兵[ChuBing],于是争论十分激烈,很难达成一致。正如毛泽东[MaoZeDong]所说:“我们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这么一翻,那么一翻”,“因为中国动动摇摇,斯大林也就泄了气了,说:算了吧!”直到周恩来到了苏联之后,政治局才正式作出参战的决定,所以,毛泽东[MaoZeDong]说,“最后才决定了,国内去了电报,不管苏联出不出空军,我们去。”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