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蔡和森91年前的一封信发出铿锵建党先声--中国年鉴(3)

  

  2 往事追忆

  赴法勤工俭学,自学翻译马克思主义读物

  1920年,年仅25岁的蔡和森何以能在那个年代拥有先知先觉,提出如此领袖群伦的重要建党[JianDang]思想?“寻求救国真理是蔡和森多年向往的事情。”赵丛玉为记者[JiZhe]解开了谜团。

  “1918年4月,新民[XinMin]学会[XueHui]在长沙正式成立,会员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他们觉得仅仅在长沙学习或者工作,不能扩大知识面,渴望出国学习,寻求革命真理,而充满着改造社会雄心壮志的蔡和森就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最坚决最积极的一个。” 赵丛玉一边带着记者[JiZhe]参观新民[XinMin]学会[XueHui]旧址,一边娓娓叙述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往事。1918年6月,蔡和森受学会[XueHui]的委托,赴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次年12月,蔡和森就从上海乘船赴法。赵丛玉介绍说,正是留学法国的这段经历,让蔡和森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逐步奉之为信仰。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找到蔡和森留法时期的一些细节,记者[JiZhe]辗转联系上了蔡和森的女儿蔡妮。听闻家乡的记者[JiZhe]来采访,90多岁的蔡妮老人在电话中很是激动,由于担心老人家的身体,其儿媳孟雅转述了老人的一些记忆,并建议记者[JiZhe]采访向警予研究协会会长舒新宇。舒新宇所作的《盗火者之歌》,专门记录了蔡和森、向警予夫妇的留法经历,通过他的介绍,蔡和森的思想成熟之路渐渐清晰。

  “蔡和森抵法后进入蒙达尼中学就读,后来觉得学校功课太浅薄,不到一个月后就离校决心自学。尽管蔡和森的法文基础很差,但靠着一本《法华字典》,3个月后就基本能看懂法文报纸了。”舒新宇告诉记者[JiZhe],满怀一腔报国热情的蔡和森,在法国的学习堪称如饥似渴,“当时,渴望接受新思想的新民[XinMin]学会[XueHui]会员一到法国,就学习、研究西方流行的思想流派和学说,尽管经济拮据,不少人仍攒钱购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读物。”由于分散在法国各地,蔡和森等人把各自购买和搜集到的进步书刊贴上邮票循环邮寄,共享了资源又节约费用。半年之后,蔡和森就收集和翻译了马列主义和传播十月革命的重要小手册百余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蔡和森迅速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舒新宇说。

  谈到蔡和森写给毛泽东[MaoZeDong]的信,舒新宇还介绍了当时的一个背景:“1920年7月,30多个国家在莫斯科召开万国共产党会议,蔡和森从法文报纸上获悉这个消息后,十分兴奋,认定苏联一定会派人到中国组织成立共产党,于是便有了8月13日写给毛泽东[MaoZeDong]的第一封信,并明确将党的名称定为‘共产党’。”这封信强调了建党[JianDang]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突出了党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当时党的创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也奠定了蔡和森在建党[JianDang]历程中的卓越贡献和独特地位。

  3 史海钩沉

  毛蔡英雄所见略同

  蔡和森充满激情的来信,让当时同样满怀报国热情的毛泽东[MaoZeDong]产生了强烈共鸣。《新民[XinMin]学会[XueHui]会员通信[TongXin]集》中,有毛泽东[MaoZeDong]1920年12月1日给蔡和森的回信,信中对蔡和森组织共产党,实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表示“深切赞同”;而收到蔡的9月来信后,毛泽东[MaoZeDong]更是热情回复:“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同。”

  毛蔡英雄所见略同绝非偶然,赵丛玉介绍说:“毛泽东[MaoZeDong]与蔡和森在求学期间就因志趣相近而情同手足。两人相识于湖南一师,经常聚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切磋学问。蔡和森举家从双峰搬到长沙周家台子(即新民[XinMin]学会[XueHui]旧址)后,这里就成了他们聚会的好地方。”

  聆听着赵丛玉的介绍,游走在古朴典雅的新民[XinMin]学会[XueHui]旧址内,记者[JiZhe]犹能想像当年毛泽东[MaoZeDong]与蔡和森等一帮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在这里挥斥方遒的火热场景。赵丛玉透露,蔡和森的外甥女刘昂曾和蔡家人一起租住,她的回忆录中描述过当时的一些细节:毛泽东[MaoZeDong]每次到蔡家,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卷起袖子就到菜地除草、挑水、浇粪,然后一起吃饭。他们在一起交谈,常常谈到深夜。有时人来多了没地方睡,他们就通宵彻谈,畅谈个人抱负,点评国家大事,白天还常常一起去爱晚亭读书讨论。

  赵丛玉介绍,毛泽东[MaoZeDong]和蔡和森还好读“无字书”,也就是游学。1918年的夏天,蔡和森和毛泽东[MaoZeDong]从长沙出发,用半个多月时间徒步周游了洞庭湖东南岸五个县,了解民情习俗,宣传新思想,期间全靠替人写横幅对联、信件,种菜弄庄稼换得食宿。实在没有地方睡,他们就露宿野外。“这次游学,是他们一次深入的社会调查,也为他们后来正确地分析中国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