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党史研究 >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幕后:追寻大逃港事件真相--中国年鉴(2)

  

  我问他“为什么要策划外逃”,他说不是策划,他没策划,是老百姓自己要跑的。“他们[TaMen](村民)都想这么搞( 逃港),你不能看着他们[TaMen]受苦嘛。都是同村的人,乡里乡亲的。”他又说:“他们[TaMen]要走就只好让他们[TaMen]走,担子只好我来担噢”。陈支书还是当年那个语气。

  如果说写第一本《大逃港》时,我的采访像挤牙膏,那么现在时代变了,逃港者的顾虑在逐渐减少,能主动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资料了。

  改革开放[GaiGeKaiFang]与不再逃港逃港者真正敢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已经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了。

  那时改革开放[GaiGeKaiFang]给深圳宝安[BaoAn]带来的富裕,使他们[TaMen]有一种自豪感。“改革开放[GaiGeKaiFang]是我们[WoMen]最先搞起来的”,就是这些[ZheXie]伸直了腰杆子,在有了经济地位后,也要求明确自己的政治地位的普通农民“喊”出来的话。

  中国的改革开放[GaiGeKaiFang]的确是同这些[ZheXie]逃港的农民很有关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改革开放[GaiGeKaiFang]前,全国每年只允许50个人去香港[XiangGang],分到宝安[BaoAn]县,连一个名额都没有[MeiYou],但宝安[BaoAn]县至少有20万人的亲人在香港[XiangGang]。有的是父母,有的是丈夫、儿女。所以老百姓就只有“逃”

  当地的县委,就只好搞一些“土政策”,划出十四个公社的范围,允许老百姓去香港[XiangGang]做些生意,也允许逃过港的人带物资回来,并允许他们[TaMen]回来办工厂,解决农民就业的问题。

  60年代,逃港者回乡主要是带食品,猪油、面粉这些[ZheXie]生活必需品,后来慢慢地开始带回来糖果、时装、香烟,能够提高生活品质的东西。到了70年代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香港[XiangGang]已经成为小老板的逃港者,纷纷回到宝安[BaoAn]来开办来料加工厂,比如胶花厂,把塑料的叶、花瓣,一片片地成箱从香港[XiangGang]运过来,再用这边便宜的人工,把它们组装成花束。

  这些[ZheXie]由逃港者们带过来的小型企业,你说是工厂也行,说是车间也行,就是内地“引进”的第一批外资。就是说,在1978年12月安徽省的小岗村农民要求“包产到户”之前,宝安[BaoAn]县的农民早已经在搞“引进外资”办三来一补企业和养鸡养鸭养鱼出口香港[XiangGang]了。这样,生活改善了,老百姓也不往香港[XiangGang]跑了。这就是特区的先声!

  宝安[BaoAn]县的这些[ZheXie]“对外开放”的土政策,60年代得到了陶铸的支持,70年代得到习仲勋的支持。1978年的7月,习仲勋来到了宝安[BaoAn]县的中英街,观摩这些[ZheXie]由逃港者办起来的胶花工厂,这时的胶花厂已经在使用工缴费、计件工资这样的劳动付酬方式了。带他去的是“冒险”在宝安[BaoAn]县搞改革开放[GaiGeKaiFang]“土政策”的县委书记方苞,习仲勋不但没有[MeiYou]批评方苞,还肯定和支持了宝安[BaoAn]县委大胆搞起来的“土政策”,并叫方苞打报告交省委讨论。1979年3月,广东省委正式以《关于发展边防经济的若干规定》批准了宝安[BaoAn]县的做法。后来,习仲勋去北京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才决定 在宝安[BaoAn]县创办深圳经济特区。

  这些[ZheXie]事情,宝安[BaoAn]县的老百姓在以前是不愿说或者不屑说的,更不愿把办深圳经济特区,搞改革开放[GaiGeKaiFang]同宝安[BaoAn]县的外逃联系起来对外人说。1990年代中期后,一部分比较担心的企业小老板,还反问我“你问这个搞什么事情?”进入21世纪,回答我同样的问题时,他们[TaMen]的声音就响亮了:“逃港又怎样?”“改革开放[GaiGeKaiFang]是从我们[WoMen]宝安[BaoAn]县搞起来的。”他们[TaMen]敢于为自己辩护了。

  有一个在《大逃港》中没有[MeiYou]写过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我在采访中发现,1987年,深圳发生了一桩很大的逃港未遂事件:有人制造谣言说英国女王到了香港[XiangGang],凡去了香港[XiangGang]的人都可以特赦,成为香港[XiangGang]公民。于是,五六万人冲击特区防线。

  后来我在调查中得知,这次与宝安[BaoAn]县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无关,逃港者不是宝安[BaoAn]人,而是惠东、惠阳、揭阳县的老百姓。这与土地承包后农村剩余了大量劳力有关。当时深圳市政府很紧张,调动了上千武警在路上堵。

  这件事我一直在追踪,我要找出谣言是怎样起来的。追到惠阳县良井镇,我找出了谣言的“制造者”,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名叫魏汉辉。才弄清了这次事件的来龙去脉。

  那个煽动的人叫魏汉辉。开个小店,拖着拖鞋、穿个短裤、光着脊梁,说客家话。他说原由是这样的:他的老表( 他的一位亲戚)看电视,新闻中说英国女王要到香港[XiangGang]来,老表就说女王以前来香港[XiangGang]时还搞过特赦啦。

  不料他们[TaMen]二人的对话被正在屋外做活的木工瓦工听去了。工匠一回家就把这段对话放大了。于是在两天之内,出现了五六万人的冲关行动。我曾经怀疑,在当时没有[MeiYou]手机和互联网的情况下,只是通过人际传播,就是再快,也不可能煽动起几万人啊?后来才发现,谣言传出去的第二天正好是赶集的日子。谣言是通过赶集的群众传开的。因为土地承包后,大批劳动力闲置,都盼望搞一个出路,一旦听到风吹草动,就像一点火星掉在干柴堆上,煽动出几万人的冲关事件。

  事情过去多年之后,我再次来到魏汉辉住的惠东县良井村。发现这个原来十分穷困的小村庄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许多家庭都盖了新房。魏汉辉现在也没开店了,常在外跑生意。我问他是否还记得当年那件事情,他坦然自若地说,日子过得这么安乐,你让谁跑谁也不跑了。他有个荔枝园,园中一群土鸡在悠闲地跑来跑去。

  《大逃港》在国内出版之后,在海外引起了广泛反响。香港[XiangGang]中和书局迅速在香港[XiangGang]出版了这本书,向海外发行。不少海外的华人报纸、刊物摘载了书中章节。最近我也收到不少来自国外的信件,其中有一封是美国旧金山著名的原电视台主持人汪伦先生的,很有代表性,他说: “我们[WoMen]当年就是逃港者。这是一段不应该被忘却的历史。可是长期以来,没有[MeiYou]人记录它,再过一些年,很可能会被人遗忘了。谢谢你为留下历史做了一件好事!我们[WoMen]周围的朋友最近也正在热议这件事说,你书能够出来了,说明大陆真是开放了,进步了。我们[WoMen]都很激动!”

  汪先生还想把在海外的当年的外逃者组织起来,大家经常在一起叙叙这段难忘的经历,作家张抗抗也向他们[TaMen]进言:“你们可以把这段历史写下来,很有价值啊。”最近,汪先生组织了现居旧金山、夏威夷等地的华人,想搞一个逃港者网站。这些[ZheXie]当年的逃港者说:这段经历不写下来我们[WoMen]不甘心。他们[TaMen]鼓励我写《大逃港》的续本,他们[TaMen]说,“我们[WoMen]一定为你提供更多的资料。”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