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历史珍闻 >
子弹在飞——上甘岭狙击手传奇--国家年鉴(2)
三个烧饼
32天杀敌214人,创造如此战绩的狙击[JuJi]手,即便不是天造奇才,也该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吧。谁能想到,就在创造这一战绩的3个月前,张桃芳竟然打枪脱靶了,而且是连续3次。
这件事给张桃芳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生前数次回忆自己的狙击[JuJi]生涯,他都要先讲起这一段:
1952年9月2日,张桃芳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4军奉命入朝。
起初,连吕长青[ChangQing]这样的老战士都不知道具体目的地。军令一下,全军即刻开拔。出发之前,战士们先要把身上带有中国军队标志的东西全部去掉,比如搪瓷脸盆上“某某部队”番号,衣服上“某某被服厂”标记,就连配发的白毛巾,都要把“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红字剪掉。
从嘉兴一路往北,闷罐子车里越来越冷,战士们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鸭绿江上,连接中朝两国的大桥已经炸断,工兵用木板临时搭起两座浮桥,大队人马一摇一晃地过了江。吕长青[ChangQing]那年不到19岁,入伍已3年;张桃芳20岁,入伍才一年,还是个新兵蛋子。“我们很多人都流泪了。”那哭声吕长青[ChangQing]至今还记得,他说他们不是害怕,而是在跟自己的祖国诀别。
过了鸭绿江,又是一路急行军,24军终于在9月中旬赶到朝鲜的战略要地元山驻防。在此地的一个[YiGe]小村庄里,张桃芳所在的72师214团3营8连,进行了入朝以后的第一次练兵,内容是打靶。
张桃芳本不该对打枪发怵,他在入伍后接受过近两个月的专门狙击[JuJi]训练,技术应在众人之上。但入朝以后,天天赶路,加上他又当上了连部的通讯员,哪有时间去琢磨身后背着的那支新枪?
“张桃芳。”连长叫到了他的名字。三发子弹,三次机会。
打靶的结果出来了,光秃秃的三个零环,用连长的话来说,吃了三个大烧饼。作为惩罚,张桃芳不得不下厨帮炊。是不是枪出了问题?军械员明确答复说:“苏联支援的新枪,我们测试过,没问题。”
打那以后,张桃芳常对着这杆枪生闷气:以前用“三八大盖”,三枪最起码打20多环,怎么换了枪,就成了零环?用他自己的话说,“对这枪还没悟透”。射手视枪如朋友,摸透脾气才能随心所欲,可眼前这枪却像个陌生人。
张桃芳心乱如麻,终于总结出一条原因,要是继续当这个通讯员,天天围着首长转,哪有机会练枪?他拿定主意,又回到了3营8连9班。
同班战士发现,归队后的张桃芳像中了邪一样,老是端着枪“发呆”,一端就是一个[YiGe]小时。其实,这是在“临阵磨枪”。连日来,张桃芳把远近不同的各种物体都当成目标[MuBiao],枪膛里却不装子弹,只是不停地击发。“水连珠”的枪膛短,后坐力大,子弹出膛时即使有头发丝般的偏差,到200米以外的目标[MuBiao]处,就得差出一米开外。在扣动扳机的瞬间,手臂、身体纹丝不动,是张桃芳苦练的第一要务。
如何做到纹丝不动?张桃芳要求自己在击发后一直想着目标[MuBiao],并且要看清楚准星是如何跳离目标[MuBiao]稳定下来的。在那一刻,他甚至不会松手放回扳机,就像被冰冻住一般。
为了增强臂力,他还自制了两个沙袋,说是沙袋,实际上是用破床单撕成两片,里面装上沙土。练到最后,他在两臂带着十几公斤沙袋时,仍能不差分毫地扣动扳机。
到了夜晚,坑道中微弱的油灯光,又成了他练习瞄准的好帮手。这个目标[MuBiao]比起白天的树木山石更不容易把握,灯头儿忽大忽小,忽高忽低,张桃芳就定定地瞄着那灯光,练出了一双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