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钱学森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国家年鉴

  

  【编者的话】

  适值钱学森逝世1周年和诞辰99周年之际,由涂元季、刘莹编写的《钱学森故事》即将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该书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一些故事外,还增加了许多过去由于保密原因不能讲的故事,“那些过往旧事既有趣味,又有启迪和教育后人之意”。

  感谢作者的信任,把这些故事独家提供给本报。我们[WoMen]从中挑选钱老的几个小故事,与读者一道先睹为快,同时表达我们[WoMen]对钱老的追思。文稿略有删节。

  “这件事要适可而止”

  钱学森生前一直坚持不准给他写传。有人曾经想写,他知道后十分严厉地说:“我还没死,你们急什么!”

  1991年钱老满80岁,正好这一年中国科协要换届,钱学森将退出所有一线科技工作[GongZuo]。为了表彰他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贡献,中央酝酿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但整个酝酿过程钱学森一无所知,授奖仪式在10月16日举行。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10月10日这一天,有关人员才向他本人报告。对于这么高的荣誉,钱学森态度冷静,没有因此而忘乎所以。授奖仪式之后,新闻媒体出现了一个[YiGe]宣传[XuanChuan]钱学森、学习钱学森的高潮。

  那几天,涂元季秘书也忙得不亦乐乎。一天上午,钱老把他叫到办公室。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还在忙啊?我们[WoMen]办任何事,都应该有个度,这件事(指对他的宣传[XuanChuan]报道)也要适可而止。这几天报纸上天天说我的好话,我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就没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声音?”

  涂元季坦率回答,听到了一些不同意见。“有的年轻人说,怎么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都落实到钱学森一个[YiGe]人身上了?”

  钱老立即说:“你说的这个情况很重要。说明这件事涉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问题。国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奖励的不是我个人,而是我所代表的那个集体,那一代人。所以,‘钱学森’这个名字已经不完全属于我自己,我得十分谨慎。在今天的科技界,有比我年长的,有和我同辈的,更多的则是比我年轻的,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科技事业作贡献。不要因为宣传[XuanChuan]钱学森过了头,伤了别人的感情,影响到别人的积极性,那就不是我钱学森个人的问题了,那就会涉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问题。所以,要适可而止,现在应该画个句号了。请你马上给一些报纸杂志打电话,叫他们把宣传[XuanChuan]钱学森的稿子统统撤下来。从明天开始,不要再宣传[XuanChuan]了。”

  涂秘书回到办公室,立即照办。《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都表示尊重钱老本人意见,明天不再见报了。有一个[YiGe]杂志,他们也表示尊重钱老意见,但下期的稿子已下厂排版,有两篇回忆与钱老交往中受到教益的文章,不好撤下来。

  钱老闻知后说:“这样的回忆性文章都是在一个[YiGe]人死了以后才发表的。我还没死,他们急什么?”秘书赶紧打电话告诉该杂志的主编:“钱老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天大的困难你们去想办法克服,但稿子一定得撤。”

  在钱老毫不客气的坚持要求下,宣传[XuanChuan]他的活动才算告一段落。

  从那之后,所有想出版刊登钱学森传记的组稿活动,都被钱学森办公室拒之门外。

  只有一次例外。那是因为钱学森党性极强,他对党交给的任务从来没有半点含糊。有一年,《中共党史人物传》要求写一个[YiGe]关于他的几万字的传略条目,他听说《中共党史人物传》是经中央批准的,就不再坚持己见了,但他把涂元季叫到跟前叮嘱:“写传不是为写而写,更不能为个人歌功颂德去写传,而是要通过写传反映一个[YiGe]时代,反映我们[WoMen]党在那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指导以后的工作[GongZuo]。所以,第一,要实事求是;第二,千万不要写出矛盾来,我决不和任何人争功劳,特别是关于我们[WoMen]国家‘两弹一星’。我过去多次讲过,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我本人只是恰逢其时,回到祖国,做了该做的工作[GongZuo],仅此而已。这就是我的观点,是实事求是的观点。你要按照这个观点去写。”

  严师出高徒

  钱学森多年从事教育工作[GongZuo],他为中美两国都培养出不少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拔尖的创新人才。

  钱学森为什么能培养出拔尖人才?其中一个[YiGe]重要原因就是他是一位拔尖的教授。

  据他在美国的一些好友,如F·马勃教授和W·R·西尔斯教授回忆说,钱学森常常把自己在科学研究上的最新成果融入教学之中,他讲课从不照本宣科,总是把科学上最新的东西讲给学生[XueSheng]听,讲课内容其实比教科书上的高深多了。他在加州理工学院开设工程控制论和物理力学两门课,就是边研究边讲课。等他的课讲完了,把讲义加以整理,出版出来,就成为一部世界前沿的科学巨著。

  这样的教授,不愁教不出好学生[XueSheng]!

  钱学森对学生[XueSheng]要求十分严格。W·R·西尔斯教授曾经走访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明星教授,他曾经是钱学森在美国的最好学生[XueSheng]。他说:“钱教授的考试[KaoShi]非常难,他可能出四五道题,你只能希望解出一道,或者对其中一个[YiGe]以上的考题给出不错的开头,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做得不错的话,你会得到钱教授给的A。”

  美国人考试[KaoShi]的评分是A、B、C、D四等,“A”是最好成绩。

  有趣的是,钱学森回国后也把他在美国的这套成功教学方法带回国内。他在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主任时,就给科大首届力学系的学生[XueSheng]吃了一顿“杀威棒”。他的开卷考试[KaoShi]只出了两道题,第一道概念题,占30分;第二道题是真正的考验,题目是,“从地球上发射[FaShe]一枚火箭,绕过太阳再返回到地球上来,请列出方程求解。”这道题可把全班学生[XueSheng]都难住了。你若平时只会死读书不会活运用,根本做不出来。

  考试[KaoShi]从上午八点半开始,直到中午还没有一个[YiGe]人交卷,中间还晕倒两个学生[XueSheng]被抬出去。钱老宣布说:“吃午饭吧,吃完接着考。”直到傍晚也做不出来,大家只好交卷。成绩出来,竟有95%的人不及格。

  当然,钱老的考试[KaoShi]并不是故意为难学生[XueSheng],在“教训”他们一顿的目的达到后,也得让大部分学生[XueSheng]过关呀!于是他想了一个[YiGe]“怪招”:把每个学生[XueSheng]的考卷成绩开方再乘以10,算是这次考试[KaoShi]的最终成绩。这样一来,你若得了36分,开方等于6,乘以10就是60分。所以凡36分以上的学生[XueSheng]都能及格;你若是一个[YiGe]特等优秀生,考试[KaoShi]满分100分,100分开方等于10,再乘以10还是100分。所以考100分的人也不吃亏。对他这个怪招的合理性,谁也挑不出毛病,结果是80%的人都及格了,皆大欢喜。

  及格归及格,但谁都承认自己的数学基础不够,于是钱老决定,力学系的毕业生延迟半年毕业,专门补习数学,所用教材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工程数学》。在半年时间里,每个学生[XueSheng]光数学题就做了3000多道。由于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学生[XueSheng]们受益匪浅,他们在后来的工作[GongZuo]中成为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有的在“两弹一星”工作[GongZuo]中担当重任,出了好几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睡在板凳上的大科学家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进行“东风—3号”全程试验和其他试验任务,中央军委决定在山西建设新的发射[FaShe]试验基地。该基地从1966年初勘察选点开始,到1968年末第一期工程主要项目基本完成,随后便投入发射[FaShe]试验任务。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基本发射[FaShe]阵地、技术阵地等验收合格之外,连通信指挥[ZhiHui]及配套工程都是十分简易的,更不用说各种生活配套设施了。

  基地刚建成不久,钱学森便赴山西太原发射[FaShe]中心,组织指挥[ZhiHui]导弹发射[FaShe]任务。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于龙淮等随钱学森一同前往,于龙淮担任这次发射[FaShe]任务的组织协调工作[GongZuo],因此和钱学森一同在指挥[ZhiHui]中心值班。

  导弹原定下午5时发射[FaShe],因准备工作[GongZuo]出现问题,发射[FaShe]先是推迟到午夜,而后又推迟至第二天凌晨。一夜没睡,一些年轻人有些撑不住了,大家都劝当时已近60岁的钱学森离开指挥[ZhiHui]大厅去休息,但钱学森却坚持要留在指挥[ZhiHui]岗位上。那个指挥[ZhiHui]厅非常简陋,除了几个桌子板凳,连个沙发椅都没有。钱学森便和大家一样,搬来两个木板凳并在一起,和衣躺下休息。

  看着身穿旧军装躺下的钱学森,于龙淮心中的不安和敬意油然而起。他想:这么一位科学家,如果待在美国,其工作[GongZuo]、生活条件不知道比回到国内要好上多少倍,但他却毅然决然回来了。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如今和我一起躺在这又冷又硬的板凳上,我是一个[YiGe]年轻人,而他却是一位快60岁的老人呀!想着想着,于龙淮的眼睛湿润了,泪水模糊了他的眼睛……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