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历史人物 >
谈先生的生物课--国家史册
我最早是从《人民日报》1956年的一篇关于青岛遗传学[YiChuanXue]座谈会的报道中知道谈家桢教授的名字的。当时我17岁,是广东省仲恺农校二年级学生。出于对生物学的好奇,我一口气读完了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青岛遗传学[YiChuanXue]座谈会纪要》,书中刊登了每位与会科学家的发言。经过一番思考以后,我产生了一个奢望:到复旦大学谈家桢教授的生物系学习遗传学[YiChuanXue]。
进入复旦大学生物系后,我听的第一[DiYi]门生物课就是谈先生[XianSheng]开设的“生物学引论”。他那广博的学识、生动的讲述,很快就把我们这些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带进了生命科学的殿堂。但是以后我却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谈先生[XianSheng]。他不是那种喜欢手把手教学生的老师。他的思维方法和治学精神,我更多的是从他的一举一动、言传身教中学到的。
记得大学二年级时,我利用暑假留校搞科研,有一天当我走进生物楼二楼走廊时,就听到谈先生[XianSheng]在厉声批评一位老师。原来是这位老师未征得谈先生[XianSheng]的同意,就允许我在果蝇遗传实验室[ShiYanShi]饲养家蚕。见到我,谈先生[XianSheng]火气更大了,要我立即把家蚕搬走。我告诉他家蚕已饲养到四龄,还有几天就吐丝结茧了。但他还是坚持己见,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我当时真埋怨他不近人情,只好把家蚕搬到宿舍,养在放暑假回家的同学床铺上。后来当我把发表的这篇家蚕研究论文送给谈先生[XianSheng]时,我发现他已经把这件事忘记了,但我却从中体会到了谈先生[XianSheng]对实验室[ShiYanShi]的严格管理。我日后对实验室[ShiYanShi]管理之严格也是出了名的,并被多次作为典型经验总结介绍。回想起来,正是谈先生[XianSheng]给我树立的榜样。
大学毕业后,我考取了复旦大学遗传学[YiChuanXue]研究所刘祖洞教授的研究生,攻读人类遗传学[YiChuanXue],但我和谈先生[XianSheng]的接触反而更多了。我发现他每次外出讲学或开会回来,都主动到我的实验室[ShiYanShi]告诉我有关科学领域的动态,关心我研究工作的进展。谈先生[XianSheng]善于掌握世界科技发展的动向,指导我选定了“分子病”(血红蛋白病)的研究课题。这在当时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复旦大学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样样都得从头做起。在我读研究生的第一[DiYi]年夏天,遗传所大多数人都放假了。我从木工间借来一台电锯,用有机玻璃自制血红蛋白电泳槽。没想到第二天,正当我汗流浃背地锯磨有机玻璃时,谈先生[XianSheng]笑容满面地把一根亮晶晶的铂金丝送到我面前。那天天气格外闷热,原来谈先生[XianSheng]是顶着烈日从家里走到复旦西北角的设备科,领了铂金丝再爬五楼送到遗传所!看到他满头大汗的样子,我感动不已。一根铂金丝,现在看来不足为奇,可我正是用这根铂金丝制作了第一[DiYi]台血红蛋白电泳仪,完成了国内发现的第一[DiYi]例异常血红蛋白的电泳分析。
谈先生[XianSheng]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作风,高瞻远瞩、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遗传学[YiChuanXue]专家)